Coming soon

本地陶室Cupclay個展 陶藝師Kit手捏巨型瑜伽猫!

「貓咪可完美示範,很多人類難以做到的動作!」親手以陶泥塑造他們,陶藝師Kit笑言倒立式、交叉手單腳企的瑜伽動作,也難不到這隻「瑜伽猫」!愛貓也愛做瑜伽,本地陶室Cupclay陶藝師Kit製作陶藝近十年,最近於西營盤首次辦展,主題便以她近年所創作的「瑜伽猫猫」為主角,演繹各種不可能的高難度瑜珈動作,更首次以手捏造巨型瑜伽猫,就如她所說「動作未必需要完美,卻是獨一無二的型態。」

從零開始創作「泥是很有生命力」

這次展覽Kit以瑜伽動作「Namaste」作為主題,因她的首隻「猫猫」也受這雙手合十動作所啟發的,也是她重要的開始與里程碑。說起當年創作做陶藝,其實Kit於大學時修讀產品設計,只因大學時一次接觸菜園村開始,接觸泥作為媒介:「當時學校活動與菜園村合作,需構思餐桌食具器物,當時自己掘泥從頭開始去做,讓我發現泥是很有生命力,有很多可能性和變化。也是藉雙手去創造,更有溫度。自此就引起了我的興趣,讓我想認識更多。」但當時學習陶藝未有太多途徑,只可自己慢慢摸索,輾轉認識位於太子的陶藝老師傅,跟他學習傳統陶藝,學習基本功也慢慢進步,自此也擴闊了她的眼界。

「將興趣變為事業,去追逐自己的夢想,成為一位全職陶藝師。10年後依家仲堅持緊,跌跌撞撞,覺得自己依然好有熱誠。」

經歷迷惘 走出自己的風格

數年前,她於丈夫開設的日系Cafe「習作」設陶藝工作室,在外界看來發展很順利,但她回想,其實當時大部份時間都十分迷惘,認為找不到屬於自己的風格。Kit只可以不停做,希望有新想法:「以前習作的碗碟,全部都是我手造,會以不同紋理去製作食具,不停做不停諗,但後來有些迷失,到底要如何找到自己的風格。」直到,一次參與深水埗選物店foreforehead舉辦陶器市集,「當時邀請了十多位陶藝師,我就思考要造那類產品,初期以趣味性的東西為主,完全無諗過好唔好賣。」她笑言,最起碼要希望自己滿足。「後來得知反應不錯,是預期中完全沒想過,之後再慢慢對瑜伽猫有不同想像。因自己習慣會造香,才想到可以為瑜伽猫加入這實用性功能,及再做出不同瑜伽動作。」大家當時對「瑜伽猫」的喜愛,相信會是對她是很重要的認可。

今次展覽出了兩款Tote Bag作紀念,一款是拜日式猫咪,另一款是Nameowste,以兩色布袋做絲網印刷。

以十年時間 實踐夢想

製作陶藝第十年,舉辦展覽原來一直也是她的心願:「多年前一直也有這念頭,思考很久如何表達我的想法,直至瑜珈貓系列誕生,可存在更多可能性。」人手塑造每個「瑜珈猫」,為了這次展覽早作準備:「腦入面有很多想法希望可實踐。」就如創作比之前更多不同高難度瑜珈動作,將人類做不到的動作交給猫猫演出。相比平時製作手掌型大小,這次也挑戰難度較高的巨型「瑜珈猫」,Kit直言這次只算是合格:「小型相對易於掌握,大型要用上全身的力氣,第一次製作大型猫猫的確極具挑戰性。」手捏造巨型瑜伽猫,就如她所說「動作未必需要完美,卻是獨一無二的型態。」

「瑜珈猫」做出不同高難度瑜珈動作。
大型陶瓷要用上全身的力氣,Kit指第一次製作大型猫猫極具挑戰性!

有別於展覽所製作的三款黑泥、白泥、班點泥的「猫猫」,展期內也特別推出六款「瑜伽猫猫」盲盒,配上不同花色,而尺寸大小會比展品較小。Kit笑言製作這批小瑜伽猫猫花的功夫和眼力都不少,讓大家碰碰運氣,希望大家喜歡這個小玩意兒!

展期內也特別推出六款「瑜伽猫猫」盲盒,配上不同花色,而尺寸大小會比展品較小。

瑜珈與陶瓷 總會經歷失敗

陶藝是細工慢活,除了泥土有著不同的特性、可能性,從拉坯成形、上色、燒製也可能會失誤,偶然也有失敗之作,Kit不斷在過程中學習:「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失敗,可能是最後瓷燒時燒得不好。」

以瑜珈比喻陶瓷,Kit指其實兩者性質相似:「學習陶藝與練習瑜珈是相輔相成的,兩者都是一項需要持之以恆的練習,是一趟學習與自己相處的旅程。開始時總會經歷諸多失敗、流動中充滿不確定性;甚至會有擊垮信心的時候。」她將每次練習、失敗,視作為累積和沉澱,梳理不同面向的自己。現時的她,慢慢地練習自己需要的,而不是心想要的,專注地享受過程。

Cupclay個展「Nameowste」
日期:即日起至9月17日
時間:12:30—19:00 (星期三至日)
地點:To live and living well 香港西營盤爹核里2號

Text:Twinkie
Photo:Twinkie、部份為受訪者提供




    「將興趣變為事業,去追逐自己的夢想,成為一位全職陶藝師。10年後依家仲堅持緊,回望跌跌撞撞,覺得自己依然好有熱誠。」本地陶室Cupclay陶藝師Kit,製作陶藝近十年,從設立工作室到首次辦展,都是得來不易,也是她多年的心願。是次展覽主題,以她所創作的瑜伽猫猫為主角,演繹各種不可能的高難度瑜珈動作,更首次以手捏造巨型瑜伽猫,就如她所說「動作未必需要完美,卻是獨一無二的型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