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非同質化代幣)熱潮席捲全球藝術界,自從美國數碼藝術家Beeple的NFT藝術品在今年3月以6930萬美元的天價賣出後,連日本藝術家村上隆也決定涉足NFT加密藝術市場,香港藝術家亦紛紛加入,本地插畫家文地貓、John Ho、Chocolate Rain已先後進軍NFT市場。近月,本地藝術組合「豚肉窩貼™️」便將首個企劃《香港鬼怪百物語》製作成NFT並展出,將盛載了香港獨特歷史與文化的鬼故重現大眾眼前,亦讓大家從展覽中進一步認識NFT藝術品。
「貼地」有趣的香港歷史
香港著名作家也斯把論文命名為《香港的故事:為甚麼這麼難說?》,香港百年的歷史文化和歷史,確實難以在一時半會之間整理出脈絡,要拼湊香港的面貌,其實有許多方法,而「豚肉窩貼™️」的Nicky則認為不一定要從學術角度探討本地歷史文化,素來對本地鬼故感興趣的他們選擇以有趣且「貼地」的方式入手,將藍田水妖、銅鑼灣狐仙、盧亭魚人等陰森恐怖的都市傳說,化為原創角色,並將之與八、九十年代隨日本零食附送的食玩貼紙結合,設計成具濃厚本地色彩的作品,並於去年7月推出第一彈。團隊的目標是蒐集100則本地鬼故,輯錄成《香港鬼怪百物語》,藉此記錄當時的社會狀況,並為歷史留下見證。

《香港鬼怪百物語》原本是為期4至5年的計劃,但由於外界反應不俗,「豚肉窩貼™️」如今希望能加快步伐,在2至3年內完成。

相傳有一狐仙由虎豹別墅偷走到銅鑼灣,並闖入溫莎公爵大廈(即皇室堡現址)的酒樓,當時一對父母正為兒子擺滿月酒,並對狐仙不敬,因此狐仙奪去嬰兒性命以作懲罰,卻遭人類反擊。傳說引人入勝,因此Nicky最喜歡以此為題材的作品。

志樂別墅已於2006年被清拆。
《香港鬼怪百物語》成NFT
Nicky表示,「地道」和「能引起共鳴」是他們篩選鬼故時的兩大準則,而這亦成為了將《香港鬼怪百物語》變成NFT的契機,這部別樹一幟的香港地方志得到一向關注本地藝術的藝術統籌公司Art4Raise賞識,並由Art4Raise撮合了與加密貨幣場外交易平台Coiner的合作,在Coiner的灣仔新店舉行「香港鬼怪百物語」NFT展覽。NFT利用區塊鏈技術不可拆分、替代和分割的特點,為藝術品列明資產擁有權,因此每一個NFT都是獨一無二的,交易時能輕易驗證真偽,買賣雙方都能獲得保障。Nicky形容,「NFT的原意是將藝術品的價值回饋創作人,並以科技保障藝術家。」他坦言,當初並沒有想到作品竟能成為NFT,但亦樂見《香港鬼怪百物語》能踏足NFT市場,並從中受惠。

展覽中除了展出12個NFT作品外,亦會展出實體食玩貼紙。
香港NFT藝術前景
NFT早已打入高檔收藏品市場,但Coiner則希望能以「貼地」的方式,讓大眾認識NFT藝術。Coiner創辦人Priscilla發現不少客人對NFT甚感興趣,但香港目前仍未有一個與NFT相關的展覽和教育場地,一直熱愛藝術的她遂決定在灣仔新店舉行「香港鬼怪百物語」NFT展覽,旨在讓大家看到NFT如何和本地文化融合,以及推廣與NFT和加密貨幣相關的知識。疫情使藝術市場的實體展覽和拍賣減少,促使NFT市場進一步發展,與此同時,不少人對NFT抱質疑態度,Priscilla認為NFT在香港的前景取決於兩個問題,「第一是大眾是否了解藝術品的價值,第二就是他們如何看待加密貨幣,若果不認同,就不會認同加密貨幣衍生的一切。」

Coiner創辦人Priscilla和「豚肉窩貼™️」的Ni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