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本地米純釀米酒

2018-08-29

 走進超市,不見本地米或本地米酒,原來香港尚有人種米及釀酒,只是鮮為大家所知。從元朗收割的本地米,由本地釀酒人用心釀成一瓶米酒,大抵香港只此一家。憑著對耕種和釀酒的堅持,歷經年月發酵所釀造出來的,相信是能讓本地米業和酒業走得更遠的種種可能性。

連結本地產業

眼前一瓶自家手造的米酒,顏色泛白,開瓶時傳來一陣陣酒香,可能沒有上等米酒的濃郁醇美,卻裝載著屬於本土的酵釀酒香。本地釀酒業式微,在香港尚有營運的本地酒廠,數目大概在十家以內;曾輝煌一時的元朗絲苗米,自50年代起早已風光不再。分別來自石水渠啤、新興農場和壹樓共同社的一群有心年輕人,他們不甘看見本地產業被人遺忘,於是舉起鋤頭翻土,捲起衣袖釀酒,前路漸漸明晰可見:「香港人喜歡喝酒,所以我們將酒重新包裝,期望可以以此組織一班志同道合的人,連結起本地農業和酒業。這不單只是一場釀酒的過程,更是一個社區計劃,在彼此學習與討論的過程之中,透過釀酒與人連結,讓更多人得以關心本地農業發展。」

 石水渠啤的智生(左)與Joe(右),一起努力製作出本地米酒。

手造釀酒滋味

一碗本地白米,就能釀成一瓶米酒。與其將重點放在酒味的好壞,石水渠啤的團隊認為,更重要是支持本地農業的心意。將自家釀酒步驟簡化,沒有對溫度或時間的精準拿捏,釀酒製程或許粗糙,卻能釀造出屬於自己的風味。釀酒並無想像中困難,一切旨在讓更多喜愛或想要嘗試釀造的朋友,也可以親酵自釀,享受手造釀酒的樂趣。

註:在家中自釀製酒,酒量不可超過50升,並以蒸餾以外的方法製作,及不可售賣。

簡易釀酒四步曲

1) 先將白米反覆淘洗,約3至4次後能將蛋白質和澱粉質磨走,再隔水蒸米約30分鐘,讓白米變得硬身黏結,並放涼至室溫。將米麴搗碎後加入米飯中並加以攪拌,愈均勻愈能有助發酵作用,米與米麴的比例約為4:1。

2)將拌好的白米放入樽至約6成滿,並加入酵母,發揮發酵作用,讓澱粉質轉化為糖,再發酵成酒精。

3)往樽內加進已放涼的滾水,水量為蓋過米後再略高少許。完成後可蓋樽,不宜完全密封。

4)建議存放於雪櫃,並每天攪拌搖勻一次,室溫發酵約3-4日便釀成米酒。
註:所有釀酒器皿均需要進行消毒,可以熱水浸泡,防止在發酵時殘留細菌等生物。

一嚐本地米酒,酒味不會太過濃烈,入口微甘。

信心本地米

石水渠啤的團隊坦言,釀造米酒,原以較為甘甜的糯米更為適合,然而選用本地白米,是源自支持本地農業的初衷。在反覆嘗試十多次的釀造過程之中,不乏失敗之作,味道古怪得有如碳酸飲料,甚至是帶有如牛肉般的味道。然而他們認為,手作釀酒所帶來的一切意外驚喜,以及親手釀酒的喜悅,才是坊間無法買回來的風味。本地米不但能作釀酒,更能作蘿蔔糕、白糖糕、米果零食等,處處皆是本地米的可能性。是次釀造本地米酒,則先行作為第二產業的先鋒姿態以幫助本地農業,未來更計劃以本地糯米再次釀酒:「我們大概不會去做農夫,卻仍然可以在其他層面上,支持本地農業。」

本地米釀造的米酒,可入饌作釀酒湯丸。
香港有米酒選用牛潭尾今年春造收成的廣西苗米。如晚造的收成理想,預計有望可於11月公開發售。

香港有米-米酒釀造工作坊
主辦單位:石水渠啤、新興農場。牛潭尾信心米、壹樓共同社
日期:9月8日 
時間:15:00-17:00
地點:太子站C2出口壹樓共同社 太子砵蘭街372號
費用:$300 / 位(名額十名)
查詢:5992 2937

#622
TEXT SNOWY
PHOTO CAND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