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本地山野誌
神秘膠粒「搜」記 (上)

2020-11-22

登山遠足成了港人近年的新嗜好,在社交群組搜尋路線,與網友聯群結隊登山去,是山野初哥接觸山野最直接的方法。但眼見不少初哥對山野的知識缺乏及主流媒體的報道不足,於是幾位前媒體工作者兼登山達人,在2014年成立的行山雙月刊《風火山林》。為山友提供各種正確的山野、生態環保消息。更難得的是,他們花了不少時間做調查報導,希望發掘被人忽略的山界議題,為大眾帶來更全面的資訊。

山野記者 傳遞正確知識
《風火山林》的主腦華生,是前財經記者,他強調「山野新聞」由「山野記者」報道的重要性:「山野記者必須要有山野知識,以專業服務山友。正如財經記者需要知道甚麼是GDP,娛樂記者需要認得明星一樣。由於我們的山野記者只是兼職義工,較難處理突發新聞,因此我們的山野新聞以專題報道為主。」他回想幾前年的主流媒體報導行山意外,連地點也錯漏百出,將灣仔中峽寫成「灣仔縱合」、嶂上寫成「嶂山」。最誇張一次是將大嶼山的伯公坳寫成意外黑點,將它與鳳鳳山、大東山混為一談,事實上,伯公坳位處大馬路邊,根本很難會迷路、墮山,「我們的出現,對主流媒體起了刺激作用,近年的媒體對山野意外的跟進也做得不錯,至少會派人去探究意外地點及成因。」

採訪隊全員都是登山好愛者,務求為同好介紹最新山野消息。
兩個月出版一次的《風火山林》題材廣泛,由路線遠足介紹、環保議題,以至山野調查報道均有涉獵。

追蹤多年 水塘神秘膠粒
除了一般的路線介紹、山野風景攝影,他們最拿手的是處理調查報道。2016年初,他們隨龍舟隊到城門水塘執垃圾,發現了大量白色圓柱形膠粒,龍舟隊成員表示,一直都拾到這些垃圾,不過卻不明其由來。經記者查證後發現,原來是霰彈槍的子彈配件,經過3年鍥而不捨的實地追查,終於發現,子彈的配件最大機會是來自大帽山的香港槍會練靶場,它們沿著大帽山的引水道流至7公里的城門水塘。報道刊出後,立即引起環保組織「綠惜地球」的關注及跟進,並發現附近一帶有更多子彈膠塞、鉛珠子彈。有專家指,子彈膠塞經陽光長年照射,裂片化後經食水進入人體,有機會釋出致癌物塑化劑。水務署後來更票控香港槍會*,最終因搜證問題,法庭最終判決香港槍會罪名不成立。雖然子彈膠粒污染引水道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但華生指他們至少做了該做的調查報道,引起不同的環保組識及媒體關注,讓公眾更關心山上的一事一物。

經過3年追查,記者終找膠粒來源,解開城門膠粒之謎。

 *根據《水務設施條例》:「(1)任何人放置、或導致或容許放置任何固體或液體,而放置的方式或地方使該固體或液體可能跌落或被沖入或帶入構成水務設施部分的水中,即屬犯罪。」

風火山林

網址:https://bit.ly/36QIUNn

TEXT:MITTY
PHOTO: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