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香港樂壇詞神,他筆下的詞曾孕育出多位天王天后級歌手,幾乎每位歌手都渴望得到他的加持。上月,詞神在社交媒體上載了一篇約 30 年前為張國榮操刀的歌詞手稿,名為《兒歌》,但當年卻沒有被錄進專輯,最後亦無疾而終。早前林夕再次提起這首歌,更點名希望網絡歌手晴天林能為他演繹。與夕爺素未謀面下,竟能隔空獲得他的賞識及祝福,究竟這位二次創作歌手魅力何在?
喜獲詞神賞識
「當被林夕點名唱《兒歌》是非常開心和驚喜,簡直是開心過獲獎。因為我有很多二次創作的歌都是來自林夕的作品,內心一直有個疑問:『到底林夕有沒有聽我的作品?他會否覺得我改得差?』」例如《港人最高》(原歌:《天命最高》)及《你的煙》(原歌:《我的天》)等二次創作歌曲,都是改寫林夕作品的詞,將時事以嬉笑怒罵的方式融入歌詞當中。「當被點名後,證明他有聽我的作品,甚至在帖文中表示欣賞我的原創歌《黑糖珍珠鮮奶》,感到非常榮幸。」

巨星的擔子
獲詞神點名,固然興奮,但要肩負起演繹夕爺作品的擔子,實在不易。「從我的理解,《兒歌》是描寫小朋友對父母的控訴,歌詞比較傷感,充滿負能量。明白當年張國榮為何沒有唱這首歌,一來因為他童年的家庭背景不是太溫馨,二來是當年以勵志歌為主,甚少出現這類悲情的歌曲。被點名後,也曾糾結了一段時間,因為這首歌本身是寫給張國榮的,如果要唱,實在有一定壓力,因為我根本無法與他相比。」儘管如此,晴天林仍決定盡力唱好《兒歌》,達成林夕的心願。
童話式編曲
晴天林過往的二創作品大都是用上歌曲原本的伴奏,或參考原本的編曲再加以改編,2、3 日內便可灌錄出新版本。不過今次 《兒歌》卻只有簡譜,整首歌全由他自己編曲,所以比平時要花上更多時間。「這首歌比較特別,一開始是 4/3 拍,入到副歌部分變成 4/4 拍。這種轉拍子的做法甚少出現於現代流行曲,所以在編曲上都花了很多時間構思。由於想配合《兒歌》的主題,所以選用帶有童話感覺的編曲,中和一下歌詞所帶來的傷感。」旋律加上他那帶 點稚氣的聲線演繹,令這首歌聽起來,就如唱出了一直埋藏在成年人內心的那份童真,渴望在現實世界中被疼愛。

唱出香港人心聲
這次被點名後,加上傳媒廣泛報道,開始有更多人認識晴天林。「我本身從事市場推廣,只是一位普通『打工仔』,兩年前因為當時工作不太理想,於是『裸辭』,嘗試以音樂維生,幫人編曲、教琴、拍 MV 放上 YouTube 和做兼職,都維持到基本生活。」他的故事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情節,就跟很多 80、90 後一樣。正因為如此,他的作品卻能唱出這一代香港人的心聲,引起廣泛的共鳴。「起初的創作心態是純為抒發個人感受,因為看到一些時事新聞有感而發,於是改編歌曲,透過歌詞將感受寫出來。」他以幽默的改編歌詞諷刺時弊,為的是搏大家一笑,「因為這 1、2 年來,香港人都過得比較辛苦,氣氛充斥著負能量,所以希望能藉著我的創作,讓香港人輕鬆一下,苦中作樂。現時多了人留意,觀眾會因為我唱了某些題材而更關注那些新聞,發揮了抒發感情以外的功能,也為我添加了一份責任感。」

自由空氣
很多默默耕耘的歌手、樂隊都渴望被唱片公司賞識,加入樂壇成為主流。問他會否有同樣的渴望,他很灑脫地說:「如果現時邀請我成為主流歌手,我都未必答應,因為主流歌手很難隨心所欲地表達意見。我猜想現時的樂壇歌手即使內心有說話想表達,但礙於身分也不能隨意發表,單是在社交媒體上發表『R.I.P.』或上載一張全黑的限時動態,都有機會遇到掣肘,某程度上幾悲哀!我情願做網絡歌手,真實地唱出我的心聲!」.
PHOTO:N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