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是沙漏、時鐘出現之前,古人測量時間的工具。雖然日晷的觀看方法不如鐘錶般直接,但當中蘊含的知識、文化,絕不遜於現代鐘錶。不說不知,香港其實也有多座日晷,其設計富含特殊意義,值得細心觀看。

古代科技設計
「晷」的意思是影子,而日晷就是依照太陽投影的位置和方位,來判別時間。觀察晷針在面盤上的影子,就可以得出「太陽時」(指日晷所顯示的時間,例如正午時間,即太陽位處天空中最高的位置)。
提到香港人最熟悉卻未必覺察到的日晷,首推香港科技大學的地標「紅鳥日晷」。其四端尖銳如火焰,昂然屹立,頗有一飛衝天的氣勢。設計者原意為體現對科技發展的祟敬,把雕塑塑造成日晷這項古代的科技產品;雕塑下更有一系列描述中國科技歷史的浮雕,配合廣場時間之圓(time of circle)的主題,供學生沉思,見賢思齊。

日晷不準時?
細看晷針影子所指向的時間,與今日的鐘錶顯示有所不同,難道是古代設計已過時?原來箇中因由有二:
一、不同地方,位處於不同經道,而有其相應的太陽時。但只要被劃為同一時區,也會用上同一鐘錶時。例如香港座落的時區,是以東經120°為標準,但實際經度是114°,所以太陽時與鐘錶時,相差約23分鐘。
二、地球沿橢圓形軌跡圍繞太陽公轉,公轉速度有快有慢(近太陽時引力增強,運行速度也會加快),所以每天長短不一,日晷時間就要加上計算時差。(詳細公式為:鐘錶時 = 太陽時+23分鐘+計算時差)



多功能天文儀
另一設計位於志蓮淨苑的南蓮園池內,名為「明心燈日晷」。以潔白無瑕的漢白玉雕成,蓮花造型富有「出污泥而不染」之意。明心燈於晚間亮燈,日間則具日晷功能,設計寓意人心的善性像寶藏般,修行方法為澄明內心,讓智慧普照一切,尤如太陽一樣。這座日晷獨特之處,是把不同的天文儀象圖,刻在基座的8個斜面上,不僅能表示時間,還能看到節氣、日落時間,以及太陽位於黃道的位置,可說是精巧設計的天文儀器。

一寸光陰一寸金?
為何光陰也能用「寸」來計算?日晷便是最佳答案。由日出到正午,晷針的影子由長變短,正午後又由長變短。影子一寸寸地此消後長,體現光陰流逝,古人誠不欺我!

中國有陽曆
不知情者,以為中國人只用陰曆(月亮周期)計算日子,其實24節氣就是屬於以太陽周期計算的陽曆系統;把黃道分成24等份,所以每年的相同節氣相差不過一天。這與古巴比倫人劃分的黃道十二宮亦是相通的,都是表示太陽在黃道上的運行位置。


延伸閱讀:
《日晷百變》邱紀良
TEXT‧CHELSEA
PHOTO‧FRANKY
SPECIAL THANKS‧志蓮淨苑文化部主任李葛夫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