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台灣中秋要烤肉/漢堡包成為應節食物 日韓台的有趣中秋節習俗!

2023-09-27

雖然過幾日才是中秋節,不過周圍也已開始有了節日的氣氛。商場、屋苑裝飾佈置,掛起花燈;各式各樣的月餅早就備好待相送;而因疫情停辦的大坑舞火龍活動也將要復辦。節日未至,不少人已經打算要在當日大玩燈謎、吃月餅,看月亮。對香港人來說,你會直覺在中秋節就是要做這些事,不過其實在許多亞洲地區,同樣的中秋節,卻有著不一樣的活動。

名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坑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期間舉辦的傳統活動。(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日本有趣的傳統習俗

日本的中秋節稱作「十五夜」,即農曆8月15日,是日本少數仍依照農曆日期來慶祝的節日之一。也因為日本人也會在這天賞月,所以亦有「月見節(お月見)」的說法。而這一天晚上的月亮則被叫做「中秋明月(中秋の名月)」。不過除了賞月外,日本人慶祝中秋的方式和香港並不相同。

以糰子比喻月亮 向月亮表達感謝及祈禱

最大的不同就是日本並沒有月餅,取而代之的是名為「月見糰子(月見団子)」的應節食物。相傳是日本自江戶時代以來,便以此糰子借代月亮,用來當作供奉月亮的祭品,祈求豐收。所以每年到了「十五夜」,日本人便會用15顆月見糰子,堆成塔狀向月亮表達秋收的感謝以及祈禱來年的豐收。

日本的中秋節稱作「十五夜」,即農曆8月15日,是日本少數仍依照農曆日期來慶祝的節日之一。(圖片來源:Twitter @ nari_infection)
日本並沒有月餅,取而代之的是名為「月見糰子(月見団子)」的應節食物。(圖片來源:Twitter @ ita_kyoudo_m)
日本會用15顆月見糰子,堆成塔狀向月亮表達秋收的感謝以及祈禱來年的豐收。(圖片來源:Twitter @ ita_kyoudo_m)

孩童變身月亮使者 悄悄收下每家祭品

至於這些供奉給月亮的祭品,如何成為應節食物,這就關乎另一個有趣的風俗習慣「月見小偷(お月見泥棒)」。這是日本多個地區都有的一個非常有趣,供小孩參與的習俗。據說節日當天,小孩可以拿著末端釘上釘子或鐵絲的長棍,偷偷拿走放在窗台前的祭品。小孩們被認為是來自月球的使者,而祭品被拿走也代表了月亮收下之意。如今,這個習俗依然被保留下來,改為近似於萬聖節討糖果的形式進行。

小孩們被認為是來自月球的使者,而祭品被拿走也代表了月亮收下之意。(圖片來源:Twitter @ onsentamagawa)

漢堡包也變成中秋傳統食物?

雖然日本「十五夜」並沒有公眾假期,不過日本人還是會前往神社慶祝。而每到這個時期,就能夠看見許多和月亮相關的期間限定食物。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日本的麥當勞會在這段時期,一定會推出限定的月見漢堡系列。自1991年起,日本麥當勞就固定會在中秋節的9月開始販售日本限定的「月見漢堡」。時至今日,夾著一顆煎蛋的漢堡也就成了日本中秋節的傳統食物。

日本各神社會舉行不同的慶祝、賞月活動。(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有趣的是,在日本網民創作中,月見漢堡也成了他們心中的中秋節標誌。(圖片來源:Twitter @ Express_papa)

台灣獨有的燒烤傳統 只因一則醬油廣告?

在台灣,其中秋節的習俗與香港相似,一樣是慶祝團圓,也一樣有月餅、有柚。不過有台灣朋友的大概都知道,台灣人過中秋有著一大傳統,那就是燒烤。而其中的原因有不少說法,而最主流的解釋大概就和日本「月見漢堡」相似。據說在1980年代,有兩家醬油廠相互競爭,大做廣告促銷烤肉醬油。「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廣告一出,各大品牌也爭相推出燒烤用具和食材,帶起台灣燒烤風氣外,也漸漸讓台灣人有了在中秋節要燒烤的想法與習慣。

據說台灣中秋燒烤的傳統源於一則「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廣告。(圖片來源:萬家香)

韓國僅次於新年的重要節慶

與其他地方不同,中秋節是韓國國內僅次於新年的重要節慶,又叫「秋夕(추석)」。傳統稱為「한가위」,意思是農曆8月的滿月,有最美的秋月的意思。節慶期間,韓國會有三天的連假,而在假期的前一晚,大概全國的交通就會開始堵塞。國民紛紛返鄉,準備節日的慶祝。

韓國的中秋會有三天連假,國民紛紛返鄉,準備節日的祭祀和慶祝。(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韓國的中秋傳統食物不是月餅、柚,也不是糰子或烤肉。而是吃一款名為「松片」的年糕,再配以韓國傳統食物,如煎餅、雜菜等。而與其他地方更不同的是,韓國「秋夕」不是慶團圓,也不是祭月亮,而是在中秋表達對祖先的感謝之意,進行掃墓和祭祀,隨後才慶祝豐收。

名為「松片」的年糕,是韓國中秋的應節食品。(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和其他地方不同,韓國的中秋節會進行掃墓和祭祀,隨後才慶祝豐收。(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另外在中秋當天,韓國人還會有摔跤、射箭等慶祝節目,還會跳一種名為「羌羌水越來(강강수월래)」的民俗歌舞。歌舞在2009年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說是朝鮮名將李舜臣當年在任辰之亂時期為了迷惑敵軍,曾讓南海地區的婦女扮成男裝,在位於韓國全羅南道的一處山(옥매산)上偽裝成埋伏的士兵,以此迷惑嚇退敵軍。戰術奏效後,這些婦女們便手牽手唱起歌謠紀念此事。而後來這歌舞也逐漸演變成用於節慶的民俗歌舞。特別是在中秋,女性會身著韓服,牽手成圓,一邊唱起「羌羌水越來」的歌謠,一邊跳著「圓舞」。而歌詞內容也因情景變為「祝福」、「豐收」、「祈願」等主題。

女性身著韓服,牽手成圓。一邊跳「圓舞」,一邊將歌詞內容變為「祝福」、「豐收」、「祈願」等主題。(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雖然過幾日才是中秋節,不過周圍也已開始有了節日的氣氛。商場、屋苑裝飾佈置,掛起花燈;各式各樣的月餅早就備好待相送;而因疫情停辦的大坑舞火龍活動也將要復辦。節日未至,不少人已經打算要在當日大玩燈謎、吃月餅,看月亮。對香港人來說,你會直覺在中秋節就是要做這些事,不過其實在許多亞洲地區,同樣的中秋節,卻有著不一樣的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