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道不僅認為花是美麗,花更連繫人們內心的情感,這也是作為花道男子的Kofe學習花道的初衷。「我以前做室外設計,不常接觸到花,有次碰巧拾獲了一束鮮花,於是送給母親,意想不到她十分喜愛,令我對插花萌生興趣,先後學習西式和日式插花,希望做出令人開心的作品。縱使我現在多數創作西式花藝作品,但也潛移默化地運用了不少日式插花的技巧。例如花道的基本精神就是『天、地、人』和諧統一,講究花材的層次配合,以及整個作品的空間比例,例如最高的花代表『人』,是作品的主軸,花材要向上延伸;代表『天』的花材比『人』矮一點,插在向陽的方位和角度;而『地』的花材形態要嬌小,作點綴之用。」他補充:「日式插花不單有美感,更帶著禪意,花道也是一個修煉的方式。隨著踏入不同的人生階段,帶給我不一樣的反省和啟發,讓我學習到生命的正本清源,學懂欣賞萬物。」
花的生命稍縱即逝,花藝作品不能像畫作或雕塑般恆久留傳,但花道技巧和精神能一直延續下去。花的本質無法遺留甚麼,這倒教會我們要活在當下。
池坊的自然美
池坊源於京都的六角堂法寺,僧侶早晚插花供佛,因當時的僧侶居於池畔的僧坊,池坊這個稱號便因而得來。池坊講求欣賞花木自然之美,可分成3種花形,包括生花、立花及自由花,生花及立花皆分別有正風體、新風體兩種變化;自由花再分自由花和盛花兩種樣式。

日式插花用花量少,選材以簡潔為主,過程中需要思考如何把花的美麗盡量展現出來。插花時,栽剪適當的枝、葉、花插在花器裡的劍山上,亦可使用鐵絲輔助,將樹枝彎折或捆綁,方便做成不同的造型。此圖為Don的作品。
花道之源
花道(ikebana)又稱華道,是日本傳統的插花藝術,是日本傳統5種藝道包括茶道、香道、武道、書道以外的一種藝道,並是修養身心之道。花道最早源於中國隋朝的佛堂供花,後來傳到日本並發展出3,000多個流派,其中最古老的流派是池坊,至今已有逾550年歷史,是日本花道的本源,而Don和Kofe學習的正是池坊。
當男子踏入花花世界
學習日本花藝9年的Don,年僅26歲就當上花藝導師,他踏上花道之路,原來是一次無心插柳:「我平日喜歡行山時沿途拍攝山野的植物,9年前考完文憑試,趁空閒便跟花藝師兼池坊教授的親戚學日式插花。最初不理解花道的規舉,故暫停去上課,約6年前重拾課堂,當時的心態比較有準備,便繼續學下去。」Don隨後3年、每年4至5次親赴日本研習,前年開始全職教班,承傳花道。
Don覺得日式花藝的最大挑戰是「發想」,即是插花前構思使用甚麼花材和花器,從中他更得到啟發。「最初常常被花器局限了想法,而花道之道便是要我們嘗試將自己縮小,將世界放大,尊重每一株花的生命,欣賞花朵獨一無二的生長姿態。我將領悟所得投放在日常中,凡事以不同角度去看,嚴己寬人,使自己擴闊了眼界和心胸。」

栽剪花材至適當高度,插花時觀察植物本身的彎曲形態,推測其受光面,從而調節花枝的面向位置。

Kofe的盛花作品《初心》,用花包括天堂鳥、星點葉、薑荷花及葉、噴泉草和菊花,都是他2年多前首次學習日式插花時的花材。

花藝師Kofe(左)與花藝導師Don(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