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新潮「媽姐裝」 環保莨紗綢 

2017-08-30

黑膠碟就聽得多,黑膠綢(莨紗綢)你又知道是甚麼嗎?這是中國南部獨有的夏季涼爽衣料,是水上人和媽姐們的最愛,上一兩代的老香港必定熟知。它表面樸實無華,實則滑溜通爽不黏肉,本地時裝品牌Loom Loop就看中它的衣料特性和背後的環保整染工藝,加入多種現代元素,立志復興這種將要沒落的傳統面料。

天然染就 軟黃金

拜訪Loom Loop位於香港設計中心培育中心的工作室,見到盆栽裡一個像紅菜頭般的塊莖,毫不起眼,經品牌創辦人Polly介紹才知它來頭不少:三百多年的整染工藝的主角、品牌的靈魂材料——薯莨。薯莨染就的莨紗綢有「軟黃金」之稱,既因為其表面烏黑塗層會隨年月慢慢脫落,露出褐黃的底色,亦因為其背後繁複的工序:桑蠶絲織品要經浸泡、淘澄、塗泥、晾曬等三十多個工序(最少要染廿多三十次),歷時大半年才能成就最終的烏黑深褐、堅韌耐穿。全人手染製,所費人力之鉅,絕非量產的紡織品可比。這份對傳統工藝的執著,令Polly深受感動,然而這份可敬可能將是莨紗綢的死因。如今全國僅餘下兩家廠在生產,莨紗綢可說是半隻腳踏進了歷史博物館,Polly創立品牌主打莨紗綢衣物,希望將其繼續發展下去。

薯莨是廣東獨有的植物,與其他染布技藝不同,染布水並不會污染河流。日本亦曾有人想引入此技術,不過礙於河裡礦物質不同而作罷。
莨紗綢新淨時挺身,略侷促;但隨年月增長,塗層脫落,便會形成別致的洗水花紋。

當潮物不再潮

曾幾何時,莨紗綢風靡嶺南地區,因為其透氣防水的特性簡直是為潮濕悶熱的天氣而設。然而款式一直停留在唐裝、媽姐的吊腳褲等,實在教人卻步。Polly在國貨公司擺pop-up store時,有婆婆走過來驚喜地說:「咦,你怎麼會有黑膠綢?」熟悉的衣料早在婆婆腦海裡留下舒適的好印象,但當Polly告知樓上亦有賣莨紗綢衣衫時,婆婆卻笑說:「唏,都不新潮!」看,連婆婆都想漂亮想新潮,千年如一日的款式又怎會滿足到顧客?Loom Loop便在莨紗綢的基礎上加入羊毛,增加衣料彈性;研究新織法,含蓄地織出自家logo;又用天然染料做印花圖案,讓莨紗綢不再單調……研發的花款多得連廠商也大叫吃不消。

反覆日曬下,表面可形成龜裂花紋。

奇幻中國元素

既然落力復古老衣料,怎麼Polly的設計全是中國風?她解釋:「在外國唸設計,人人都渴望向西方看齊,仿佛只有外國才有時尚,但我們的文化根源其實亦有不少資源。在外國經歷歧視,亦促使我自問根源在哪,建立對文化的自豪感,而並不是韓國、歐美此時流行甚麼,我就要跟隨。」因此Polly尋找設計靈感時並不是翻雜誌,而是看書讀故事,例如梁祝、白蛇傳、牛郎織女等,當中的奇幻元素都成為她筆下的系列。

這zero wastage的設計只在長方塊的布上劃破兩道口子,但左扭右扭、圍在脖上、繞在背後,如此種種,竟有六種穿法。

傳承民間智慧

從整染方法到設計概念,Loom Loop都希望能傳承文化,也許契機正是中國情意結所勾起的文化斷層。Polly憶述:「我總記著兒時飯後,嫲嫲邊看電視,邊教我綁中國結的情景。以前的人只要有一布在手,即能綁出中國結作紐扣。為何以前的人懂得的,我們都不懂了?會否是我們現代化得太快,或者所有東西都來得太易?」工業化生產,帶來科技文明,但亦間接中斷了文化傳承。為此,Loom Loop邀請內地的農村婦女負責綁中國結,希望藉以保留傳統智慧,亦助弱勢社群賺點外快。

FB: loomloopfashion

#571
TEXT‧CHELSEA
PHOTO‧FRANK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