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新春開枱打牌吧!

2018-02-13

大年初一,約好「麻雀腳」開枱沒有?去年對家欠你的「麻雀數」又還清了沒有?上月有調查*發現,港人對麻雀熱情不再,僅6%受訪者稱每星期也會打麻雀,較2012年下跌4%,不禁令人擔心麻雀會否有天終失傳。

雖然麻雀看似漸受冷落,但原來有不少港人仍然十分熱衷於「打返四圈」。有年輕一代更身體力行,在大學校內辦起麻雀學會來,希望推廣這門國粹。到麻雀有何趣味?不妨聽他們說說。 

市場研究集團「益普索」去年訪問約5,000名港人,在18至24歲的受訪者中,僅2%及14%表示每星期及每月都會打麻雀,較12年分別下跌6%及8%。而45至54歲和55至64歲的受訪層亦錄得類似跌幅。機構分析指,電子遊戲普及,娛樂多樣化,是令麻雀不及以往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梁柏堅︰打牌賺個玩

有留意填詞人梁柏堅的社交帳戶的話,該會知道酒和麻雀是其中兩樣出現頻率最高的東西。原來早在讀中學時,梁柏堅已沉迷打麻雀,更在麻雀枱上學懂了填詞⋯⋯近年最誇張的一次,足足打了三日兩夜。
對梁柏堅而言,麻雀除了是一種消遣娛樂,更是他學習觀察,建立友誼的遊戲;甚至有的工作,也在搓麻雀期間成事。麻雀枱就像有磁力一樣,多年來把他緊緊「攝」住。

麻雀馬拉松

「我七歲就學打麻雀,家人教的。中學和大學時和同學打;到出來工作仍然有雀局,一直沒停過打麻雀。」梁柏堅數年前辭去朝九晚五的正職,全職填詞,還他自由身,雀友最是歡喜。「有時跟藝人打,他們工作時間很浮動,下午沒有工作就可以開枱。」誰說雀會的下午茶套餐,只有師奶客?現在梁柏堅每星期都有雀局,星期五晚就和返朝九晚五的朋友聯誼—他稱之為「星期五例會」,甚至試過輪流打足三日兩夜。

現在的麻雀腳都是相熟的朋友,幾張牌下地,就會知道大家葫蘆賣甚麼藥。「為免別人『捉到路』會求一些很偏的牌,有時有大牌也不食,就是想你看不透。」

過戶台灣牌

梁柏堅喜歡打台灣牌,貪其變化多,有守有攻,打起來更加刺激。「台灣牌的技術成分較廣東牌高,沒有限定番數,所以防守到一半,又可改為轉攻。而且是有點合作成分的,有點似橋牌。」梁柏堅說,大部分朋友試過後,已轉打台灣牌了。而手機麻雀也非梁柏堅杯茶,「你跟電腦打,不會聽到人對住麻雀說粗口、不會聽到有人笑,是沒有交流的。打麻雀時,要大家圍在一起胡說八道才開心。」

麻雀現形記

老一輩的人說,揀女婿要跟他打場麻雀,看看他的為人。最近新聞更報導,在求職面試中,也有關於打麻雀的情境題。見麻雀枱多過於書枱的梁柏堅,在麻雀場上也看出不少人性。遇過「只許勝不許敗」的認真雀腳,也見過牌品欠佳、會「掟」籌碼的人。「打牌『冇得呃』,一個人是怎樣,看他打麻雀就知道。麻雀枱可以說是EQ和 AQ的訓練場。」梁柏堅認為,麻雀這玩意,有幾分哲學和心理學意味,剩下的就是技術和運氣。「難得有一班雀友,能互相交心、『埋得枱』。輸贏不是很重要,每次都當『賺個玩』。」

#595
TEXT: ELLIE、NATALIE
PHOTO: BILLY、NICK、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