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新加坡電影 自由的一線曙光?

2017-08-11

對於香港人認知的新加坡電影,應數2002年梁智強執導的《小孩不笨》。

2015年,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離世,少年余澎杉因拍下「李光耀終於死了」短片被指涉嫌詆毀基督教及對李光耀作出冒犯言論被捕。新加坡對傳媒監控嚴格不容置疑,然而余澎杉於2012年曾參演梁智強導演的新加坡電影《小孩不壞》,該電影諷刺新加坡教育問題。諷刺能放於電影,卻不能存在於其他媒介,是否暗示電影是新加坡言論自由的一線曙光?

《小孩不壞》

宗教種族 避之則吉

香港人認知的新加坡電影,應數2002年梁智強執導的《小孩不笨》。嘲諷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內容寫實又搞笑,受了多年填鴨式教育的港人同樣能在電影中得到共鳴。有「新加坡影業教父」之稱的浸大電影學院副總監及首席講師文樹森指,新加坡政府其實不如外間所說的嚴謹︰「新加坡地方細,人口少,卻擁有多元宗教與種族,若文化融洽得不完善,國家很易分化,所以只要電視電影在創作上不觸及宗教種族議題,在新加坡創作其實好自由。」

《小孩不笨》

曾出任新加坡電影發展局局長的文樹森指,新加坡的電視電影以往出現歧視情況,坊間的反應比政府還大。例如2012年新加坡政府曾禁止獨立電影《性•暴力•家庭價值》“Sex.Violence.FamilyValues”上畫,原因是電影其中一個單元故事〈色情咖喱〉,華人演員以印裔對手的種族身分開玩笑,電影上映了數天後,被指侮辱印度人被禁。

除了種族問題,政治也是禁考慮。新加坡影評人Sean Goh指,半年前紀錄片《星國戀》被禁的理由是「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協」︰「這齣由陳彬彬執導的電影,紀錄了因各種政治原因流亡國外的前學運領袖,及馬來亞共產黨員等事跡與訪問,其實這也是新加坡的歷史一部分,重溫能療癒不少人的心理創傷。可惜去年剛好是新加坡建國50年,電影的政治立場與國家政策不同,加上戲內訪問了李光耀的政壇主要對手,便落得禁播下場。」Sean Goh還說,很多同志電影在新加坡也屬於禁片,看來情況並未如文先生說得那麼簡單。

《星國戀》

得獎禁片

上面提到因〈色情咖喱〉而被禁的《性•暴力•家庭價值》其實也是得獎電影, 2011年〈色情咖喱〉在紐約獲得Gotham Screen Film Festival的觀眾最喜愛短片獎。美國也是多元社會,若種族玩笑點到即止,電影也能得到觀眾喜愛,遭新加坡禁止播放,未知是否有其他考慮。

藝術電影路

文樹森說,新加坡電影早期走藝術片路線,邱金海早於1995年的《薄面佬》“Mee Pok Man”便入選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揚威國際,及後的《我的魔法》更打入康城影展。後來者陳子謙多拍短片,2004年《時代》雜誌稱他是“Top 20 Asian Heroes”之一。與其說新加坡拍藝術電影比較出色,倒不如說那個時期正是新加坡百花齊放之時。

邱早於1995年的《薄面佬》“Mee Pok Man”,入選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揚威國際。

文樹森提到新加坡八十年代開始,政府重點培育電視人才,他正是當時被挖角到新加坡的人選之一。八十到九十年代是新加坡電影業的black out時期,幾乎完全沒有出產,及至1995才開始重新出現電影製作。

《我的魔法》

Sean Goh十分懷念當時的電影︰1995年至1998年新加坡電影百花齊放,創作動機較為純粹,所以作品既多元,藝術成就亦高。不似現在,不是為了票房就是為了拿獎,有點目標為本。」他指九十年代中期,多年未有出路的創作慾一時間爆發出來,造就好些佳作,包括1996年王景生的《新兵小傳》、1997年邱金海的《12樓》,甚至台灣導演楊凡亦在1995年於新加坡拍下《妖街皇后》。若以1995年作為新加坡電影的起點,發展其實只有19年,才剛成年不久。

 《新兵小傳》
邱金海的《12樓》主角是後來當了導演的梁智強,此片的構圖與色調,有點王家衛風格。

寫實?視乎誰

 電影傾向藝術,是否因為當地有太多題材不能碰,對當權政府不能批評諷刺,導演才唯有選取「不敏感」的藝術題材拍攝?立場傾向挺新加坡政府的文樹森指,新加坡政府面對電影的諷刺持開放態度:「梁智強首部電影《錢不夠用》(1998),諷刺政府以增加道路收費站,剝削老百姓血汗錢,當時有政府官員看戲時也笑出來!也不僅光是笑,後來也真的調整了多收的費用。新加坡政府接受有證據的批評,沒有證據的批評誰也受不了吧?」

《錢不夠用》

Sean Goh甚至認為,梁智強的電影在新加坡影響力深遠,新加坡電影幾乎等如是梁智強的電影:「他的電影確實比較寫實,能以小成本拍攝,繼而大賣。好像《錢不夠用》就是好例子,成本80萬坡紙,票房600萬。梁導很懂得用諷刺手法說出社會狀況,讓百姓得到娛樂之餘,又能由此發洩對政府、社會的不滿情緒。」

即使新加坡人口不多,也不應只得梁智強一人有才華拍寫實題材吧?Sean Goh解開謎團︰「梁智強是軍人出身,他與新加坡政府關係很好,得到政府信任也就自然能拍。若是其他人拍,恐怕不行吧。」然而曾獲獎連連的《爸媽不在家》,囊括了康城影展專門給新導演的金攝影機獎。導演陳哲藝雖然沒有梁導如利刀般的諷刺,但也隱隱透露出新加坡的社會問題,這是否暗示新加坡政府願意開放了?Sean Goh說︰「主要原因還是《爸》片拿下不少大獎,政府高興,自然高度推崇這電影。」以為寫實是新加坡電影風格,能從中看到言論自由的一線曙光,看來是一場美麗誤會。

陳哲藝的《爸媽不在家》囊括了康城影展專門給新導演的金攝影機獎,特別愛新加坡政府重視。

坡人口味

Sean Goh指新加坡人最愛看荷里活片,最受歡迎是笑片和鬼片,大家入場多為了娛樂,未必尋求娛樂以外的東西。文樹森卻指新加坡文化就是務實︰「新加坡人較為循規蹈矩,即使不失幽默感,但卻不愛無厘頭。」或許看票房最知坡人口味,屢創票房新高的都是梁智強作品,包括2012年的《新兵正傳》,上映六周已達603萬坡紙。看來Sean Goh一句「新加坡電影幾乎等如是梁智強的電影」絕對是客觀陳述。

metroPop #448
TEXT/JILLSANDY     
PHOTO/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