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原居民只懂新界的鄧、文、廖、侯、彭五族大姓?其實大嶼山上一樣有原居民,世代務農,靠海食海,水口村就是其中一條有三百年歷史的原居民村,原居民多是馮、池、陳三姓。住在水口村大半輩子的珍姐,自小跟著爸爸上山下海,習得一切「務農須知」,山草藥就是其中一門必修課。
放牛途上 草藥課

年屆七十的珍姐在水口村土生土長,對野生植物瞭如指掌,帶導賞團到籮箕灣,隨手一指都是有用植物,滿腹「堅貼地」知識全來自放牛時跟爸爸採藥的經歷。滿山草藥,常人只會過目即忘,她卻尤如一部人肉草藥百科全書:「那時天天上山斬柴割草放牛,很快就認得全了,費不了多少工夫。」以往水口人有甚麼頭暈身㷫、傷風感冒都是就地取材拔些山草藥回去煲水、洗澡;現在村裡的後生一輩卻都不認識,對此珍姐並無「一代不如一代」的感嘆:「也沒有可惜不可惜,兒孫都是城市人,有病就看醫生,時代轉變了啊!」生活方式轉變,常識不常,也是意料中事,但網上媒體城市日記卻為水口村居民記錄他們以往的生活點滴,過去一連兩個周末舉辦水口生態導賞團,帶領城市人欣賞村裏風貌及泥灘生態。
山棯

山棯葉子可搗爛敷外傷作止血用;果實成熟於農曆七八月,味道鮮甜。
布渣葉

布渣葉的藥用歷史已有三百年,主要用於消食健胃,飽食端午糭後最易拿來消滯;亦可以清熱解毒,是有名的涼茶瑰寶。
臭花草

臭花草的枝葉帶臭味,因而得名。名字雖不好聽,但大有用處,皮膚不好的話(如患上濕疹),可以連花帶葉地拿臭花草煲水洗澡止癢。
馬鞍藤

馬鞍藤天生耐旱抗鹽,是香港常見海岸植物,匍匐生長在沙灘上,能抓緊泥沙。水口居民會連藤帶葉的煲水洗澡和飲用,專治感冒。

南大嶼水口村原居民
Text: Chelsea
Photo: Bi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