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將至,又是斷捨離之時。只是執拾衣櫃時難免「衣衣不捨」:這條褲,我未懷孕時穿的;這件毛衣,是前度留下的;這條裙子,是媽媽贈送的……即使不再合穿/會穿,還是歎一口氣,把之塞進櫃底,直至下年這時節。故事,使衣服更沉重,令丟棄的動作也不禁慢下來。二手衣團體「衫言」就讓你放下一件衣裳,放下一個故事,也放下一個舊日的自己。

衣物何價?
挑剔往往是令一件事物誕生的原動力,衫言亦然。衫言創辦人之一Kathy在創意市集擺賣二手衫時,發現很多人初見衣服時的「心心眼」,會在知道它是二手衫之際,變成「白鴿眼」,諸多挑剔。她自此和朋友Nixon和Carey都在探問「衣服何價」,覺得答案不光在於那價錢牌,更在於你穿著它時的經歷和遭遇。衫言,就是讓人交換二手衣服和背後故事的平台:放下一件狀態良好的衣服,在紙上寫下它與你的共同經歷、你對它的感受等,然後把感言紙摺成衣服,讓其他有緣人或閱讀,或取去你的衣服,譜下另一段故事。

聽衣說故事 社區衣櫃

故事除了聯繫新與舊的衣服主人,亦是衫言與社區的橋樑。他們剛於一月時的「2017年東區文化節 – 藝文青藝術節」擺攤,參加者能親耳聽捐衣者訴說自己的二手衣故事,錄音中的聲調、語氣都為衣服再添一重人味。你亦可以故事換走一件衣服。聽起來很佔便宜?之前衫言也遇過一個深有同感的伯伯,放下故事還嫌不夠,堅持教檔主們健身、看相。「衣服是人們交流的起點,我們希望每個社區都有這樣的社區衣櫃,讓人交換多餘物資,亦作情感交流。」

丟衣者懺悔錄
薄透誘惑?

事緣一個男生因喜歡這件T恤胸口上的動物圖案,不管這件是女裝便帶它回家,穿上身才發現衣服又薄又貼身,感覺既赤裸又尷尬,令他不得不放棄。這個誠實忠告亦成功令不少人打退堂鼓,放棄認領。
橡筋頭誤會

飄飄紗裙,喚起不少女生的少女心,在前一陣子的潮流下更是衣櫃裡的must-have item。這條珠灰色紗裙,是Kathy在台灣遇見的。她犯了個全天下女子都犯過的錯誤,就是以為橡筋頭設計等如必定合身,試也沒試便買了回家。結果,它就在衫言的衣架上等人認領了。
「頂」喉鈕

即使被污名化成「毒男指定穿搭」,格子恤衫依然長青,風靡無數族群,更是文青愛物。有女生本不喜歡格子恤衫,只因為中學時代人人皆穿,便與朋友「柴娃娃」一起買了。當時潮流亦指定穿恤衫要扣頸喉鈕,束縛的感覺就令她決定放手。這個故事教訓我們勉強無幸福:頂不住朋輩壓力,就變成頂住喉嚨了。
Info
2017年東區文化節 – 藝文青藝術節
日期:2 月10 及11 日(星期六及日)
時間:11:00–18:00
地點:柴灣道238號青年廣場1樓Y展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