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貓的人,總會說貓的性格愛理不理,對主人若即若離,然而有些感覺,卻只有愛貓之人方可體會。全職插畫師文地貓(Mandy),就是如此的「貓癡」,更將自己與貓的相處,以卡通的形式呈現,作為記錄心情的一種方法。
有時會被牠們惹得失去耐性,偶爾又會被感動得融化內心,對於Mandy來說,每隻養的貓也在生命裡佔據重要地位。這位愛貓之人有多癡心?也許就如她兒時愛看的那部卡通的名字般:「我為貓狂」。

文地貓
本地插畫師,曾任記者及編輯,現時為全職插畫家,首本作品為06年推出的繪本《他她牠的床》,以描寫男女貓同居的生活及相處趣事為主題,亦曾多次將office weekly之作品結集成書,包括《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等。
一年之計在於貓
作品見於不同媒體的文地貓(Mandy),本身亦是個愛貓之人,最情有獨鍾的自然是畫貓,近年更將自己設計的卡通貓融入日常,繪製成「貓之日曆」,每天醒來就有貓的陪伴作為開始。「其實去年畫過一次月曆,但我始終比較喜歡畫日曆,雖然概念難免會有點重複,但卻會發掘到些有趣節日,例如『國際寵物日』等,每個節氣也能更清晰地羅列,而且日曆亦有特定主題,就像為新一年定下的目標,自己畫起來也更感滿足。」

心領神會的靈魂伴侶
自從十多年前養過第一隻流浪貓,Mandy開始對貓產生濃厚的情感,視貓如命的她,就連選擇男朋友的首要條件,也要對方先喜歡貓隻,可想而知貓在她心裡的地位之高,Mandy更以「靈魂伴侶」來形容牠們。「假如我健康老去的話,牠們必然會在我的人生裡離開。以前我並非特別喜歡貓,直到某次在街頭拾到流浪貓,養過第一隻貓後才漸漸愛上。我也曾經幻想過,若然另一半真的不喜歡貓,我會寧願要貓多於男友,慶幸對方也是個愛貓之人。」

即使甚麼都不說,貓也能心領神會地明白自己,這是Mandy喜歡養貓的原因,尤其當面對煩惱或情緒低落時,貓比人更能帶來療癒和安慰。「人總喜歡在你不開心的時候,仍然不停地過問,叫你要發放更多正能量,不過有時過量的安慰,反而會讓人覺得煩厭。也許因為我不懂貓隻的語言系統,主觀地覺得牠們會很安靜地陪伴我。記得我養過的大貓『米高』,平日個性相當冷淡,但有次當我躲起來飲泣時,牠卻主動走過來,就這樣安靜地坐著,陪伴在我的身旁,其實貓心底裡是明白的。」

比較各地畫貓文化
無論在現實世界,抑或社交網絡,萌萌的貓科往往有捧場客,無分國界地成為被臣服的「貓奴」,彷彿變成世界的共通語言,因此也衍生不少以貓作為主題的故事,Mandy認為箇中原因來自貓的特性。「貓總是在挑戰人性和底線,愈是著緊卻愈被冷落,當你被惹得憤怒時,卻又會被牠們的舉動融化,相比起狗對人類的忠心,貓則來得更人性化,亦因為牠們夠『賤』,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自然也有更多可寫成故事的素材。」

貓的故事容易引起共鳴,繪成插圖更能打破語言界限,關於畫貓的流行文化,在亞洲各地也不難找到。比較起香港跟台灣與日本的畫貓文化,Mandy以插畫師的角度,點評畫風與讀者群的分別。「日本插畫師喜歡將無聊的部分放大,簡單如貓隻如廁的無聊日常,也會認真地描繪得讓讀者覺得好笑,畫風也來得較細膩。至於讀者方面,台灣的會看得很細緻,並樂於從插畫以外了解作者;反而香港人甚麼都講求速度,經常看完插圖就略過文字,有種走馬看花的感覺。有時我也會覺得,好像甚麼也要鬥快,為何就不能慢慢做呢?」

生死是短暫的分離
對於每個養寵物的人,最難闖過的關口,大概是面對貓狗的生離死別。曾經同時養三隻貓的Mandy也不例外,年前大貓「米高」的離世,讓她對生死有更深切體會,更希望將這些想法畫成繪本。「不論大人或小孩,都有機會面對生死。成年人常常會記住死亡那刻,久久也未能復原心理,然而我們是要放大死亡,抑或回到逝者在生的時光?當時『米高』離開以後,我將跟牠相處的回憶逐點畫下來,起初也會邊畫邊流眼淚,後來發覺漸漸起到治癒功效,開始學懂釋懷和放手。對我而言,生死只是短暫的分離,我相信彼此將來還會再見的,當有了這個期望,也就沒那麼傷感了。」


TEXT:C LONG
PHOTO:BILLY、受訪者提供
VENUE:走馬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