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推動可持續發展!城中3大環保展覽
塌樹/廢棄時代新設計/新生物料主題

近年,極端天氣愈趨頻繁,不禁令人反思我們現有的衣食住行模式及消費習慣,到底會為地球帶來怎麼樣的影響。最近,城中就有不少單位舉辦展覽,分別以「塌樹」、「廢棄時代的設計」及「新生物料」為主題,望能引起大眾對環保的關注,兼推動可持續發展生活方式。這個周末,不妨抽空到場參觀,看看大家可如何為環境出一分力。

「一樹無聲」展覽:《遊枝散策》作品

8位本地藝術家  以「塌樹」為題 探索樹木的生命旅程

猶記得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令全城滿目瘡痍,更造成超過6萬宗塌樹報告,引起公眾關注。然而,樹木的死亡並非終結,而是回歸自然的循環。當樹木塌下後,既可以成材,又可以作為建築及工具等原料,以另一個形式繼續陪伴著大家的日常生活。

最近,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就舉辦了「一樹無聲」全新藝術 × 生態企劃展,策展人「島仔藝術」及8位本地藝術家合作,從真實的「塌樹」中擷取靈感,再進行創作。

展覽入口備有4種本港常見行道樹(檸檬尤加利、柏樹、白千層和松樹)的精油,讓觀眾可由氣味出發、嗅到《塌樹之味》;展廳內的一處,擺放了一截經解剖的塌樹樹幹,藝術家希望藉此思考生命的本質,並給大家上一課《樹木的解剖課》;戶外空間還有20件姿態各異、頭上插著斷落樹枝,穿梭在大樹之間的陶人偶,是藝術家探討樹木離別時感受的創作。8位藝術家透過擺放於展覽廳內外空間的7個藝術裝置,加上視覺、聽覺及嗅覺等多感官體驗,望能探討「塌樹」與人的關係。

藝術家朱韋匡創作的《樹木的解剖課》,解剖了塌樹的樹幹,逐層觀察樹木在自身枝幹中記錄的生命史,並以菲林底片記錄整個過程,藉此思考生命的本質。
由林昆佑創作的機動雕塑《萌櫱》,以塌下的台灣相思,結合機械花的盛開,寓意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由周小某創作的戶外展品《遊枝散策》,20件姿態各異的陶人偶,頭上插着斷落的樹枝,穿梭在大樹之間。

全新藝術 × 生態企劃展「一樹無聲」
日期:即日起至3月9日
時間:星期二、四至日 10:30-17:30;星期三 10:30-14:30(逢星期一閉館)
地點:「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半山旭龢道50號(近大學道入口)

設計如何解決垃圾圍城問題?

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指出,全球垃圾量於2030年時將達到25.9億噸,至2050年時更將增加至34億噸,數量驚人!面對刻不容緩的垃圾圍城問題,設計又如何可為環境帶來正面的影響?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屬下的HKDI Gallery,最近正舉行「廢棄時代:設計能做甚麼?」展覽 ,此為倫敦設計博物館巡迴展的其中一站,旨在探討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嚴重影響,以及設計如何解決全球現正面對的廢棄問題。原來,現實中有不少設計師都絞盡腦汁,將廢物轉化成寶貴的資源,或是開發新的可持續發展物料和系統,希望減輕對地球的影響,而一些國際知名的設計師,如Formafantasma、Stella McCartney、Fernando Laposse、Bethany Williams 和Phoebe English等亦有份參與其中。

是次展覽將展出由本地藝術家李孟康創作,以探討人類行為與海洋生態系統污染之間關係的雕塑作品《骸骨系列(二)—— 海龜》;另一本地設計師張瑋晉,便把香港日常的丟棄物品設計成時尚的便攜式喇叭;而吳鋌灝則利用傳統的木工技術,將廢棄木材融入家具設計中,設計出既美觀又實用的《相思木長椅》 。這些作品,或許都能為你的生活帶來一點啟發,並重新思考自己的消費習慣。

展覽共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廢棄巔峰》,以時間軸展示香港以至全球的近代廢棄歷史;第二部分是重點探討解決廢棄物方案,及以新方向來思考浪費;最後一部分則是《後廢棄時代》,主要探索設計師如何通過新的循環生產方法,重新定義時尚、建築、食品、電子產品、包裝等。

展覽第一部分《廢棄巔峰》,展出了由超過6,600個樽蓋製成的樽蓋鏈裝置。
這些樽蓋是在一個冬季內,於英格蘭康沃爾郡(Cornwall)的各個海灘上收集得來。
第二部分的展覽《珍惜廢棄物》,鼓勵人們進一步了解地球資源的運用,並探討回收物料的各種用途及處理方法,希望喚起大眾留意帶領視回收物料為新資源的設計師。圖為本地設計師張瑋晉升級再造而成的時尚便攜式喇叭。
來自時裝界的Stella McCartneyAdidasBethany Williams設計的可持續物料。 
《後廢棄時代》展出了既耐用又可於使用後拆卸的家具或房屋,以及由椰子、藻類及玉米殼等天然材料製成的服裝、產品和包裝等。

「廢棄時代:設計能做甚麼?」——倫敦設計博物館的巡迴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5月7日
時間:10:00-20:00(逢星期二閉館)
地點:「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d- mart」將軍澳景嶺路3號(港鐵調景嶺站A2出口)

可持續零售體驗店  「新生物料」概念及紡織品展+體驗工作坊

隨著大眾的環保意識日漸增強,以較環保的物料及生產技術製成的衣物,需求也愈來愈大。當中,「新生物料」是通過天然的生物處理過程,從有機廢物中再生的全新物料,用於創造更具可持續性的產品,例如是從咖啡廢料中提取能夠替代皮革的物料,或用木材製成的鞋類等等。

最近,南豐作坊旗下的可持續零售體驗店  「Fabrica X」,便舉辦了為期6個月的「新生物料」展覽,於店內展示創新的「新生物料」概念及紡織品。大家除了可以跟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新物料互動、接觸可持續零售品牌,更可參加不同的體驗工作坊,學習如何以「新生物料」,包括蛋殼、廚餘及咖啡渣廢料製作小手工及筆記本,從而了解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由微生物製造的靛藍色染料。
由純天然種植的馬尼拉麻蕉製造的植物布料。
以水果廚餘與藻菌類皮革替代品。

「新生物料」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7月3日
時間:星期一至五  12:00-19:00;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12:00-20:00
地點:「Fabrica X」荃灣南豐紗廠1樓108號店

Text:Onyx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FB@fabricaxhk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