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捕光捉影的閃電攝影

2018-09-24

 張崇樂攝於元朗大生圍

近年氣候反常,極端天氣接二連三地發生,一一在警示我們氣候的急速變化;然而香港人身處福地,未必能即時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畏。兩位捕捉閃電畫面的攝影師,透過他們鏡頭下一幅幅震懾人心的閃電攝影作品,讓我們領略大自然瞬息幻變的力量。

潘志良攝於昂船洲大橋

追逐閃電震撼

閃電是風景攝影中令人神往的題材之一,張崇樂與潘志良(Jeffrey)皆喜愛捕捉自然瞬息幻變的景象,不過二人為眼前震撼畫面按下快門的那刻,經歷和感受卻截然不同。當天張崇樂原計劃到元朗大生圍拍攝日落,卻遇上天氣驟變,一個龐大的積雨雲出現在上空,將相機鏡頭對準雨雲的另一方,竟是意想不到的閃電奇景。拍攝閃電可遇不可求,Jeffrey沒有像張崇樂這般的運氣,為了拍攝一張令人滿意的作品,要遇上天氣、位置和閃電等相互配合的好時機,卻足足等待了十年之久。

張崇樂與Jeffrey表示:「拍攝閃電最大的困難在於眾多的未知因素,拍攝時的天氣、閃電位置、路徑、形態均難以預測,吃白果是十常八九之事。拍攝閃電講求天時地利人和,即使事前準備充足、計劃好影像構圖,當鏡頭對準南面,閃電卻時常鬥氣般地在西邊出現。不過這樣的挑戰性也正正是它的魅力之處。」

難以預料的攝影

在夜晚及天色昏暗的時分,拍攝閃電才能顯現閃電的美態;拍攝時前一分鐘還是藍天白雲,下一分鐘卻可能突然遇上滂沱大雨,這不但有礙照片美感,也不利於現場拍攝。除了要配合閃電出現的時機外,張崇樂和Jeffrey皆表示,還要考慮構圖上的場景方位以及景色搭配,像是都市夜景、高架道路、香港標誌性的景色如維港等,這些都能增加畫面上的豐富感。「即使遇上對的時機,還要視乎閃電的形態,有時不巧地只得『魚毛』三兩條,就無法給人震撼的感覺。旱天雷是最理想的拍攝對象,整片天空無雨甚至不見雲,如此情況之下的閃電痕跡便最為清晰突出。」拍攝閃電這樣難以預料,拍攝多年的二人卻早以習以為常:「即使準備及等待多時,到最後希望落空,然而期間靜靜地觀測天色,看風雲變幻,心情已然舒暢。」

潘志良攝於尖沙咀

閃電攝影須知
一、留意閃電資訊
事前可留意天文台的實時閃電位置資訊,掌握閃電出現的位置、路徑、頻率及風向等資訊,以判斷雷電走向,預先計劃理想和安全的拍攝地點。

二、長時間曝光
閃電一閃即逝,看見閃電的一刻才按下快門幾乎為不可能任務。可以長曝連拍的模式,等閃電自動入鏡,設定因應現場環境有所不同,一般設定為光圈F4至 F8,快門2秒至8秒,ISO 100至800。

三、安全位置
拍攝閃電伴隨著一定的危險性,安全應為首要考慮。有瓦遮頭的地方最為理想,例如建築物、涼亭、簷篷下,或可在車上遙距拍攝,以令自己遠離被雷擊的地方及有所防護。

攝影師潘志良(左)和張崇樂(右)

INFO
《藝術、文化與音樂巡禮在機場2018》
日期:即日起至11月11日
地點:香港國際機場
費用:全免

#626
TEXT SNOWY
PHOTO BILLY、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