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超過一年半,大家一直保持着高度防疫意識,口罩、消毒酒精從不離身,進出電梯或商場亦慣性使用消毒潔手液。然而,過度接觸化學品卻會損害皮膚表層,容易引致「主婦手」。本篇就為大家拆解「主婦手」的形成原因,並分享一些預防小秘技。

主婦手是一種接觸性皮膚炎,與家族遺傳沒有關係。成因是化學、生物或物理物質在皮膚上起了作用,從而引起急性或慢性皮膚炎症。經常洗手、接觸肥皂、洗潔精、肥皂水、消毒藥水及化學物品都會令皮膚的保護膜受損,導致水分流失,手部皮膚變得十分乾燥,減低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
以為只有主婦才會患上主婦手就大錯特錯了!某些職業的人士,例如廚師、髮型師、護士、清潔工人、美容師、從事金屬或化學製品行業者,由於經常接觸損害皮膚的化學品,如果未有戴上手套作出適當保護,久而久之也有可能患上主婦手。
預防主婦手小秘技
1. 洗衫或洗碗時應先戴上棉質手套,再戴上膠手套,以避免皮膚接觸膠手套而引起敏感反應,並防止雙手接觸到水及洗潔精。
2. 洗手後立刻使用保濕產品
3. 避免使用過熱的水洗手
4. 不要過量使用酒精搓手液
主婦手常見的癥狀包括手指及手掌角質化、乾燥、破裂、痕癢及疼痛等。發病初期,保護皮膚表層的油脂開始脫落,導致水分流失,皮膚變得非常乾燥。與此同時,皮膚對外來刺激物的抵抗力減弱,指尖、指腹位置開始龜裂,指紋逐漸消失及有蠟狀光澤,並蔓延至手掌。如果長時間不予理會,手部的皮膚將會逐漸硬化、裂開並引起痛楚,甚至有機會被病菌入侵造成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