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氣溫急降,冬裝終於可以出籠。不過慶幸香港至少位於亞熱帶地區,對比起其他溫帶地區,香港的冬天尚算和暖。究竟世界各地的人,是如何捱過寒風凜冽的嚴冬呢?
愛斯基摩人 – 冰屋
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當地平均氣溫只有零下幾十度,因此他們的衣食住行都要考慮到保暖這一點,包括他們居住的冰屋。
冰屋的結構十分結實,沒有窗戶,可以將寒風隔絕在外,減少屋內外空氣的對流。而且冰是不良的導熱體,故此能夠將屋內的熱量保留,不會流失傳到屋外。

日本 – 炬燵
炬燵又稱「暖桌」或「被爐」,是日本傳統家庭常見的家用取暖用具,看過日劇或動漫的朋友應該不會感到陌生。現代的炬燵是一張矮桌子,上面蓋著一張棉被,而下方是連接桌子的電動發熱器。日本家庭會將炬燵放在客廳,當作餐桌或茶几使用,與家人共享溫暖時光。

韓國 – 泡泡紙
韓國大部分的房子都設有地暖系統,因此室內長期保持溫暖。除此之外,韓國人有另一個禦寒妙法,就是在玻璃窗貼上泡泡紙,原理是在玻璃窗和窗外空氣之間多加一層空氣隔絕,便能達到防寒保暖的效果。

冰島 – 溫泉
冰島因位於地球的熱點,所以地熱資源豐富,也造就了當地成為地熱溫泉的聖地。浸溫泉除了是當地人的取暖方法之外,更加是他們的社交和休閒活動,浸在熱騰騰的泉水裡閒話家常,是當地人的日常寫照之一。

匈牙利 – 燒紙幣
燒錢可謂是獨特又奢侈的取暖方式。匈牙利的中央銀行每年冬天都會回收40至50噸舊鈔票,製作成「錢磚」,並送往有需要的慈善機構用作暖爐的燃料。破損的舊鈔票比較易燃,而且燃燒期間不會造成太大污染,所以是既環保又好用的燃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