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手造古典小提琴已絕種? 香港也有隱世製琴師

2018-01-24

筆者曾經看過一部電影,故事圍繞一位德高望重的藝術品鑑賞拍賣師,由他沉迷於十八世紀一個傳奇的機器人而起。歷史耐人尋味之處,正是因其難以考究卻又充滿神秘吸引力,令人總想一窺其究竟。然而在香港,亦有位隱世製琴師Ray,醉心鑽研文藝復興時期的古董小提琴十數年,這些古琴之中的秘訣,終被其窺透。

赴美學藝

2003年沙士期間,Ray經歷了生意失敗,決定重拾兒時的小提琴專業。他憶述:「我一開始都是自學,透過互聯網搜尋相關資料,但有用的知識很少。」後來他於機緣巧合之下,報讀了名師Michael Darnton的造琴課程,主要鑽研文藝復興時期的古董小提琴。他說:「小提琴本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產物,當時人們對於琴的要求非常高,無論音色、形態、弧度及美學方面,都是小提琴最頂尖的狀態。」學藝五年加上自己不斷研究,終得一身製造古琴的好手藝,成為專業製琴師,並得到國際認同。Ray造的小提琴,主要是參考Stradivari及Guarneri琴模,他說:「古典小提琴的弧度都有一套公式,不過由於許多古琴經長期使用,會有不同程度的磨損,弧度也會有所影響。因此在參考這些琴模時,不能完全照辦煮碗,須將磨損的部位還原至原本弧度,如若不然音色亦會受到影響。」

Ray會在檯燈的光影下將琴身對照琴模,以造出最完美的弧度。
Ray會特意從日本訂購各種工具。

對造琴的堅持

除了對造琴方面的堅持及要求以外,Ray甚至連油漆都自己煮,「我上網搜尋了許多資料,終於找到一條十六世紀的油漆配方,不過資料有限,我嘗試了很多次才成功。」Ray表示以這條配方煮出來的油漆無論是光澤感、剔透感、柔軟度及彈性都比其他油漆好。他曾試過在家煮油漆時,溫度達到油的燃點,整個鍋都噴出火,把廚房的墻面都燒黑了。幸好及時蓋上蓋子,沒發生嚴重事故。

Ray自己煮的油漆,質地像蜂蜜一樣晶瑩剔透。

造一支小提琴大約需要四個月的時間,但十幾年來,從Ray手中誕生出來的古典小提琴已記不清有多少,每支琴對Ray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不過每次嘗試總會發現一些以往忽略掉的細節,推動其做得更好,正如他總在強調的一句話,「堅持做一件事不難,能一直保持質素才是最難之處。」

Ray晚上便會在這張工作台上造琴,工具箱和木凳都是古董。

Ray Leighton Lee Violins

facebook:RayLeightonLeeViolins

#592 cover story
Text-竺
Photo-Bill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