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人的心血結晶得以被他人欣賞,手作市集的策劃者絕對是功不可沒。現在每逢周末,各區都會舉行林林總總的手作市集,而LIFE Mart在當中算是較具規模。籌備市集絕非易事,就讓市集的掌舵人現身說法,細訴他們如何費盡心思策劃別開生面的手作市集,讓大家更了解一眾手作人的故事。
千奇百怪的主題市集
每次看到LIFE Mart手作市集的主題,都讓人會心一笑,皆因《愛在脂肪裡分解主題市集》 、《分手展覽4.0 暨為何我還是單身狗主題市集》、《不想努力嘉年華年宵市集 》 、《正能量市集 3.0 – 廢柴青年的快樂人生》 等千奇百怪的主題名稱,全都「啜核」非常,令人想去一探究竟。LIFE Mart由Brian和夏競業2位全職手作人於2017年11月創立,前者當時已是市集搞手,但由於籌備工作繁重,本想抽身,但在夏競業的邀請下,終決定堅持下去,並嘗試為本地市集注入新元素。夏競業表示:「我很相信剎那的衝動,只要覺得有趣便會去做。」他們的一份衝動,為本地手作界帶來了有質素和創新的平台,讓手作人有更多渠道展示創作。

現時LIFE Mart大概每隔一至兩個月就會舉辦市集,當中不乏大型市集,為配合各個主題,更設有相應的展覽、遊戲等活動。

LIFE Mart曾在正能量市集設置「負能量投稿牆」,讓大家宣洩情緒。
「純手作」市集
坊間不少市集也會讓一些賣散貨或淘寶貨的非原創單位參與,但LIFE Mart卻堅持只舉辦「純手作」市集,為各手作人提供展示創作以及和客人交流的機會。他們每次都會招募一定比例的新人,同時讓經常參與市集的檔主參加,讓新舊手作人聚首一堂,互相交流和合作。而市集的另一特色則是多元化,「LIFE Mart希望提倡多元文化,例如設有紙品區,讓插畫師賣明信片、紙膠帶、貼紙等 ,亦有扭蛋區讓不同手作人創作獨家的扭蛋在市集售賣。」多元文化的背後,其實全出於他們對手作人的支持。由於他們知道紙品手作人在市集中未必有太穩定的銷情,所以特設紙品區,入選該區的品牌無需繳付租金,而是以分成方式來攤分利潤,藉此給予他們最實際的支持。

由本地插畫師LOSZEHAHA設計的扭蛋襟章,玩味十足。

LIFE Mart 的「紙品區」雲集了來自台灣、澳門、香港三地手作人的作品,單是明信片就多達 2000款。
盼市集搞手迎難而上
要籌備一個成功的手作市集絕非易事,夏競業直言:「大家以為籌備市集只需租借場地,再租予檔主,看似好好做,其實並不。」市集的籌備工作非常繁複,既要撰寫計劃書、找場地、招募檔主、招聘工作人員,亦要購買桌椅等硬件,箇中艱辛不足為外人道。疫情之下港人無法外遊,手作市集的人流自然有所增長,夏競業留意到近期有不少籌辦手作市集的新單位湧現,他寄語同路人:「新搞手第一次舉辦市集時,收到許多來自檔主和市民的批評,其實是正常的,希望他們不會因此被打沉,能以平常心面對。」在金錢掛帥的香港推廣手作工藝自是艱難,因此他寄望同業能迎難而上,共同讓手作文化在這片土地上開出花朵。

在市集搞手的身分以外,夏競業亦是一位本地藍曬攝影師,早於2006年便已開始製作藍曬作品,近年兒子亦會經常擔任小幫手,與他一起出席各個市集。
Text:Zinny
Photo:由LIFE Mart提供、White Market Facebook、Marketoo Facebook、JCCAC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