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匠人的傳奇故事,大家都聽過不少。他們對於作品的雕琢、工藝的追求,每次工作起來,仿佛置身於無人之境。作品的完美與否,他們心中自有標準,旁人無從知曉。如筆者一般的外行之人,雖無法透視匠人們心中巨塔,卻也懂欣賞他們手中的浪漫。懷著虔誠的心,今回拜訪了手工金屬飾品匠人Kody,了解到作品除了工藝以外,其中的故事與生命,令這小小飾品更顯璀璨。
最近本書的編輯們訪問了許多手作人,不同範疇的都有,大家都懷著各自的抱負與初衷,開始了手作這一冷門職業。雖然筆者甚少自己親手從無到有創造出一件產品,但卻一直相當佩服這些手作人,他們專注、認真、堅毅,一步一步為夢想努力。

從小喜歡設計的Kody,也是因此而踏上手工金屬匠人之路。她憶述:「我11歲就去英國留學,讀中學的時候就已經很喜歡設計,所以大學就選擇讀現代珠寶和銀匠。很多人覺得女生做金屬工匠會不會不太好?我覺得這行不分男女,但女生會比較細心。」
畢業回港後,Kody也嘗試過找相關工作,她說:「剛回香港的時候確實有點困難,我很早就去英國了,在香港也沒甚麼人脈和朋友。也試過進一些珠寶行做設計師,但原來他們多數請人只是畫設計圖,而我讀的專業是會親自動手做。」Kody可不想做一個只畫設計圖的設計師,所以離開了珠寶行,去Playgroup教英文,但依然沒有忘記設計首飾的夢想,所以就在四年前開始了自己的手作飾品品牌“_Ody”。


「我以前不戴飾品,後來讀書的時候做了一些功課和作品自己戴,發覺原來飾品真的會為造型加分。我的風格比較簡約,簡單的款式容易配搭,大部分人都能carry。」Kody如是說。


創業初期生意慘淡,這是每個手作人都面臨的問題。由於沒有太多資金,Kody只靠網上生意和寄賣,但收入連生活費也無法負擔。生活與夢想面臨抉擇,Kody的考慮是:「我讀了這麼多年,不想就此放棄這門手藝,而且香港也比較少人在做同類型的創作,可能多點人認識我,生意會好轉。」懷著這個想法,Kody靠兼職收入一直堅持著。
對一件事物有多執著,視乎閣下對此的重視程度。因此後來她全職投入,開始教班後,收入才漸漸好轉。她說:「有一次與聾啞人士協會合作,教聾啞人士們打造首飾,印象非常深刻。因為溝通不便,有些步驟就算我示範了,他們也未必能完全了解,須要配合語言解釋才更清晰。但他們竟然會仔細讀我的唇語,來理解我的意思,這種認真的態度令我非常感動。」





Kody與普通手作人不同之處是,她所做的這門手藝,就是一個淬煉的過程。金、銀、銅這三種金屬是她創作的主材料,當中尤其金和銀的價格昂貴又浮動,所以成本頗高。買回原材料後,她亦要親手溶解銀粒。因經常使用火槍,也免不了被燙傷,手上都還有一大塊疤痕。但她從不介意,也不避諱。這些有血有淚的工作印記,就當做是她一直以來努力的見證。


手造的物品,即便是一樣的東西,都總存在一些與眾不同之處。尤其像金屬工藝這類,須要經歷鍛造、切割、打磨程序的,更能感受到匠人製作時的用心。而這些痕跡,也令金屬表面原本冰冷的質感,仿佛散發著匠人手中的溫度,變得溫暖起來。

ODY Handemade Jewellery & Metal Workshop
Facebook: OdyTheOfficial
Instagram: odythefficial
TEXT-CHUCK
PHOTO-N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