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路經銅鑼灣鵝頸橋,或者大家不會為意,灣仔消防局其實是一座歷史建築。這間消防局以栗紅夾白色的油漆外牆,屬現存最古老、服務年期最長且現今仍運作的消防局,最近更評為二級歷史建築。而昔日的灣仔消防局位置原於今日「軒尼詩官立小學」之上,後期因地方不敷應用,故選址在現時的位置建成新的「灣仔消防局」,並於1941年開始使用,至今服務灣仔區已有八十餘年。

為戰事準備 地下一樓牆壁厚重
抵受轟炸衝擊
灣仔消防局建於戰前1941年,原名東區消防局(Eastern Fire Station),由政府工務局建築師J.C. Charter設計。雖然當年戰火尚未殃及香港,但是英國和殖民地政府,都已經意識到香港爆發戰事只是時間問題。因此,至1939年至1940年代初開始,香港各地就已經開始戰爭準備,興建防空洞、加固建築物、組織救護站等等。灣仔消防局的興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發生。地下一樓的牆壁非常厚重以抵受轟炸的衝擊,確保在戰爭爆發時,消防局仍然可以維持運作。

保留鋼造喉架、黃銅滑柱
最近古物諮詢委員會於本月開會討論一致通過其二級建築的擬議評級。古蹟辦表示,該局保留罕有的黃銅滑柱和鋼造喉架,而且仍會進行「拜喉架」傳統,加上當時消防局沒有標準建築規格,其設計獨一無二。古諮會剛剛通過,將這座全香港現存最古老的消防局列為二級歷史。希望這座歷史建築可以更加好地保育,修復本來的面貌之餘,亦希望陸陸續續可以有更加多的現代主義建築,得到保育和重視。

「灣仔消防局」內設有四個停車間,其管轄範圍包括告士打道、菲林明道、莊士敦道、灣仔道、皇后大道東及灣仔峽道,局內備有油壓升降台、細搶救車、泵車、鋼梯車及多用途客貨車等隨時候命出發。
用料結構上,灣仔消防局仍沿用極罕有的黃銅滑柱,和現代消防局用料不同,還有通往頂樓的木扶手樓梯、休息室牆壁上的暖爐和刻着「OASIS」字樣的吊鈴,時間似是定格在往昔歲月。但為配合時代發展,木扶手的樓梯加裝了鋼板、昔日的鐵窗改裝為雙層鋼窗、正門的木閘改為電動閘、底層也加裝了為第四代調派系統而設的電視等,林林總總的古今細節糅合成現在的灣仔消防局。
由二戰時期啟用至今,依然活躍使用的歷史建築寥若晨星,毋須重建或活化,灣仔消防局在人聲鼎沸的鬧市中,栗紅夾白色的油漆外牆、不再使用的一樓露台、閘門上一盞無法再亮起的「火警」燈箱;紅色電動閘門徐徐打開,鳴笛的消防車駛出,成為灣仔至銅鑼灣、軒尼詩道鬧市中平凡的風景。
跨越82年,灣仔消防局仍堅守保護市民的使命。




Photo:FB@香港周圍走 – 尋古覓今、歷史時空
Source:FB@Charles Lai 黎雋維 – 香港建築歷史、Hong Kong and South China Builder, Vol. 5, No. 6 (Dec 1940-Jan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