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應亮 黑白是壓抑的情緒

雖說黑和白是兩種顏色,可是兩者結合在一起卻能產生不同的層次的灰調,這是黑白與光影微妙的化學反應。帶著「流亡導演」這一個獨特身份的應亮,從不畏懼透過影像來對不公義作出抗爭,當年拍攝了電影長片作品《我還有話要說》,令應亮遭到中國政府查禁,上海市公安局更正式起訴他。而短片作品《媽媽的口供》,就是改編自他這個的親身經歷,從一位母親的視點去看資及的孩子有家歸不得的遭遇。

應亮坦言在起初並沒有想過短片會以黑白的基調呈現,但是與調光師討論後,認為這是一套從母親角度出發的影片,保留太多分雜的顏色,難以貼近媽媽內心矛盾又孤獨的心情。與上文提及的《螻蟻》與《浮瓜》不同,《媽媽的口供》黑白畫面對比沒有那麼大,反而有很多灰的層次。引述影片調光師余婉慈的一段話:「雖然是黑白片,但不一定就要呈現非黑即白的視覺。」對應亮導演而言,該片不是一種純粹的控告,而是一種生活的直白。在他的眼裡,選用黑白影像不是要凸顯黑的沉重,而是透過灰調來呈現一種淡然的愁緒,一種壓抑的情緒。

在影片後期的製作過程中與調光師進行多翻的調色實驗,才得出應亮口中滿意的灰色調子。

選擇黑白該有原因

談及當代的電影作品選用黑白拍攝有何利弊,應亮表示,在數碼化的時代下有個假象,就是人們認為製作黑白電影比從前使用菲林拍攝的年代更容易。「因為黑白影像的主調是灰的,因此在拍攝前期對場景的設計和美術都有相當高的要求,需要花費龐大的美學成本來豐富畫面,在灰調中顯現出不同的層次。這點無論是在菲林或數碼年代,都要面對的挑戰。」應亮認為,在彩色電影才是主流的年代,利用黑白影像敘事,最重要還是離不開導演是否清楚自己選擇的理由。「電影的人物、背景、敘事等,每一環都應該是選用黑白影像的理由。這是在創作電影的本身就該有的理念,而不是在放映的時候,才去想如何說服觀眾。」

TEXT: SAMMY
PHOTO: 受訪者提供
#62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