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眼前一亮、激起心靈迴盪的藝術創作,不一定出自藝術大師之手,也不一定陳列在著名藝術館,卻往往是來自你我所關心的人,或是幼兒的第一張塗鴉,或是子女的第一張貼堂畫。善牧會瑪利灣中心最近特別展出了19位學生一共53件藝術作品,舉辦一個名為《聲音—青少年的成長印記》的畫展,記錄了一班女孩過去兩年間在藝術作品中尋找自我、學習成長的珍貴過程。
展品中以畫作為主,亦有石頭、雪球、流體等特別的立體藝術創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9位同學共同創作的Bubble Prints(泡泡印畫),由43張印畫結合成,不但是對媒體的創新採索,亦是不同性格、風格的女孩子們求同存異的和諧體現。瑪利灣中心潘婉玲院長表示:「許多時這些孩子不太懂用言語或文字去表達自己,透過畫畫她們更能去表達真實的感覺與感情。因此看這些畫作並不是注重她們的畫工,而是去感受她們的心聲,所以我們用《聲音》去命名這次畫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