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舞蹈與攝影中間找出共通點,視覺效果,可會是唯一的答案?
對身兼編舞、舞者及攝影師的曾景輝(Terry)來說,舞蹈與攝影,同樣是靈感的來源。
「舞蹈」,為他的攝影帶來角度選取上的衝擊;「攝影」,讓他在編舞時得到更多的啟發。
在其全新影片作品《舞影.冒蹤》中,他將闡釋舞蹈與攝影如何影響著他的創作,又如何影響著相同的創作人。「就像在解剖我自己的審美觀和個性,希望能透過這個節目讓人了解到,一個像我這般同時擁有攝影師和舞蹈創作人身分的人,其作品之間有何不同。」
從「舞」到「影」
當了舞者7年,曾景輝一直是別人鏡頭下的主角,直至3、4年前愛上攝影後,他更愛利用鏡頭捕捉其他舞者在台上的各種舞姿,「在影相過程中,我發現了無論是攝影的角度、跟模特兒溝通過程、拍攝的準備功夫等,某程度上都會影響到我的攝影作品效果。同樣地,原來在舞台上,從不同角度看也會有不同的效果和感受,加上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看不同的攝影作品,有黑白也有彩色,這些顏色的衝擊同樣影響著我如何編舞。」Terry 表示。


舞影4步曲
為了讓人深入了解他的創作概念和過程,以至作品如何影響其他創作者,他特別製作了《舞影.冒蹤》,透過四集影片,向觀眾剖釋他這個擁有雙重身分的藝術家的創作之路,「今次我邀請了一位導演,幫我重新整理我這幾年的創作旅程,把我的攝影作品和舞蹈創作放在4集的《舞影.冒蹤》裡面,希望能透過相片和影片這兩種不同的形式,帶給觀眾更多的幻想空間,或許能讓大家知道我的作品到底想表達甚麼?就像在解剖我自己的審美觀和個性,以及一個舞者兼攝影師的創作作品,兩者間有何不同。」


解讀創作之路
《舞影.冒蹤》的第1集名為《咔嚓~ 瘋景台》,亦是他的自白,由他親自分享藝術作品如何誕生和怎樣看待攝影。第2 集會請來不同的舞蹈創作人,利用他所拍攝的舞台照片進行二次創作,Terry還會跟原本的編舞者傾談,看看他們對這張相片有何看法。第3集則同樣邀請了兩位創作人利用他的生活照片進行二次創作,再以舞蹈呈現出來,反觀相片如何影響他們創作舞蹈。最後一集會請來資深編舞家及舞台攝影前輩對談,從對談中探索舞蹈與攝影兩者間的分別。4集將會在不同日期於社交媒體發佈,讓更多人可以窺探這位影、舞者的創作之路。


text/ Winnie photo/ Brian、被訪者提供
Info:
《舞影.冒蹤》【網上節目】
第1集《咔嚓~ 瘋景台》
時間:10月28日5pm
第2集《咔嚓~ 影舞台》
時間:11月11日5pm
第3集《咔嚓~ 瘋舞台》
時間:11月18日5pm
第4集《咔嚓~ 影擂台》
時間:12月2日5pm
網址:https://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Programme/tc/dance/programs_1025.html#tab_1_0

曾景輝Profile
曾氏曾入讀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主修當代舞,並於2013-2019間於城市當代舞蹈團任全職舞者。2019年獲香港舞蹈年奬提名“傑出男舞蹈演員”,多次獲邀演出及發表作品,其中作品《無眼睇》在2019年發表後,即於同年獲邀在城市當代舞蹈節和香港比舞重演,及後再獲意大利Armunia/Festival Inequilibrio、台灣艋舺舞蹈節及台灣關渡藝術節邀請演出。現為獨立創作人,近年專研舞蹈攝影並成立photo_t.jj,展開對身體的另一探索與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