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延續感情的工匠

2017-08-17

 葉成明(葉師傅)在佐敦一個小商場租了兩個舖位,一個用來維修鐘錶,一個則擺滿了自己從世界各地搜購的古董鐘。隨手拿起一個鐘,都有幾十年歷史,而且葉師傅會自動「聲音導航」,娓娓道出鐘錶背後的故事⋯⋯

「童年時買不起,現在有能力就買很多,人就有這個心理。」從事鐘錶維修三十載,見證著鐘錶的興衰,隨著年月過去,他不禁慨嘆鐘錶終會被時間淘汰⋯⋯

在聖經《創世紀》中,神造了日和月,分開晝夜,人於是有了「時間」。「日」加上「月」就是「明」,葉成明(葉師傅)和時間、鐘錶的緣分,可能一早經已註定。

人生首個鐘
葉師傅的「明愛鐘錶」在約十年前落戶佐敦寶靈商場,在此之前曾在紅磡和尖沙咀等樓梯底擺檔,好不容易才能夠「上樓」。問及葉師傅舖名來由,原因出奇地直截了當。「我叫阿明,我愛鐘錶,所以就叫『明愛鐘錶』,很多人以為是慈善機構明愛,實質全無關係。」「明」愛鐘錶,所以修錶,說起來多麼浪漫。不過,在葉師傅1959年出生於浙江,成長時代正值中國大饑荒,談浪漫未免太奢侈。他年輕時學維修鐘錶,三分是興趣,七分為糊口,「小時候沒機會讀書,唯有學一門技術,希望有較好的收入,因為耕田和捉魚賺不到錢。」

不過,葉師傅對鐘錶可謂「一見鍾情」,十三歲那年,他父親收到伯父在香港做生意賺的錢,買了第一個鐘回家,讓年少的他無比興奮,從此愛上。「全村只有我家有時鐘,當時覺得很光榮!人人都沒有見過時鐘,每晚都有人來看我們家來看。」葉師傅指,每當村中有人生小孩同鄉就會向他們「借鐘」,因為想紀錄嬰兒幾時幾分出生。不是說起往事,也不知道世界向前走了那麼多,三十年後又會比今天進步多少?

葉師傅說維修鐘錶是十分精細的技藝,十分傷神,而「老花」就是最常見的職業病。
店內擺滿葉師傅的珍藏,其中有很多是香港製的手錶。
葉師傅仍會維修時鐘,屬行內的少數。這個的「嫁女鐘」有上百年歷史,由香港的洋行向德國訂製。相傳以前的人「嫁女」會買來作嫁妝。經葉師傅保養和維修,現在仍運作正常。

修錶容易修鐘難
十五、六歲起,葉師傅就在浙江跟隨鐘錶師傅學藝,70年代來到香港繼續拜師。一路以來,他除了會維修手錶,更會維修時鐘,屬行內的少數。「修鐘和修錶的技術不同,錶相對地簡單。但因為香港地方少,在樓梯底的鐘錶檔,擺幾個鐘已經沒位置了,又麻煩又不夠地方放,所以很多人索性不碰。」

訪問當日,有客人拿了一個古老大鐘給葉師傅維修,經檢查後發現是齒輪失靈,維修費要數千元,一聽到銀碼客人就說擇日再訪。葉師傅跟筆者解釋說,現在鐘錶的零件難尋,變相加重了維修成本,而且手錶名牌會壟斷零件,令這一行愈來愈難生存。「現在名牌手錶的零件,大行傾向壟斷不賣,大公司想包攬維修,令小型鐘錶舖難以經營下去。」

鑽石牌的「小雞啄米」鐘,60至70年代出口全世界。
葉師傅打趣道,要上鍊的鐘錶都是不準的,就算是勞力士都不及Casio準。
其中一個葉師傅的得意收藏,是鑽石牌於50年代生產的掛牆鐘,相信很多人都見過。「鑽石牌是上海最好的牌子,會出口到外國。50年代的家庭、士多、髮型屋都喜歡用它,價廉物美。」

是工作也是興趣
鐘錶是葉師傅畢生的志趣,除了維修,他更喜歡四出搜羅古董鐘錶,愈買愈多,現在索性租個舖位去擺放自己的珍藏,開設自家的「民間博物館」。葉師傅說,童年時買不起,現在有能力就想買很多。葉師傅的收藏來自世界各地,舖頭內的時鐘都是他周遊列國買下的戰利品,全屬機械鐘。「我只喜歡機械鐘錶,機械鐘錶人手製造,設計精密,見得到技術。電子鐘錶我全都轉送別人,機械的不捨得。」

被時間淘汰
由濕電到電池,由機械到電子,葉師傅見證著鐘錶潮流的變更。葉師傅說,以前的人戴錶為看時間,今天鐘錶只是配飾一件。「有個客人戴一隻幾十萬勞力士,但時間是不準的。他說要準確,看手機便行,他只求『戴個款』。他說的沒錯,所以鐘錶是會被時間淘汰的。」雖然鐘錶會敗給時間,但葉師傅卻相信人的感情不會,「通常拿整鐘錶來修理的人都是有故事的,可能鐘錶由長輩買下的,後代想保存下去所以拿來修理。」鐘錶維修除了是修理硬件,更有著延續感情的意義。


FOLLOW
明愛古董鐘錶維修
地址: 九龍佐敦吳松街156號寶靈商場一樓50號舖
電話: 9710 5797

#569
TEXT: NATALIE
PHOTO: NICK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