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孩是家庭成員的一分子,但每當主人出國旅遊,都總會「心掛掛」。與其擔心毛孩,何不一同出發,共同分享旅遊樂趣?一般人均有感帶寵物出國困難重重,Helen(譚凱倫)與狗狗Mit Mit,偕同拍擋Thor(駱振偉)同遊德法,除了更深入的了解當中的手續與預備工夫,更體會到他國人民對待狗隻的態度,希望可引起港人思考及討論,何謂真正的人狗共融。
狗狗出國須知
帶著毛孩上飛機,不少人都憂慮,狗狗能否支持漫長的機程?是次Helen因參與電視節目《飛不甩家毛》的製作,有機會帶同愛犬Mit Mit出走歐洲,首次帶毛孩外遊的她,分享了不少值得各狗主注意的事項。


m=metro Pop H=Helen
m:如何判斷寵物是否適合旅遊?
H:要從幾方面著手。首先要考慮狗狗的品種,扁鼻狗如西施狗、北京狗,很多航空公司都不接受上機;年紀太小、太老,或有長期病患,也不適宜外遊。另外也要視乎狗狗的心理質素,較膽小或太惡,也要事前花時間訓練。
m:出發前進行過甚麼訓練?
H:Mit Mit平常很「裙腳」,要使牠習慣待在飛機籠內,即使主人不在,牠也感到安全。若沒有受過訓練,便把狗狗放入飛機籠,牠肯定會嚇壞。訓練過程需循序漸進,一開始把一些牠喜歡的東西放入飛機籠內,讓牠主動走入去,接著放入食物,加長逗留時間,下一步便可以嘗試關門,待牠習慣,如此便可關門過夜。當然不是一朝一夕,Mit Mit的訓練時間約為兩至三個月。另外也要了解不同航空公司的政策,部分航空公司把動物與貨物放在一起,空氣不流通,沒有恆溫系統,容易發生意外,盡可能花時間去找有專門應對運送生物措施的航空公司,確保毛孩有人看管。
m:需要預備甚麼文件?
H:包括要到漁護署打瘋狗針、領取狗牌、申請特別許可證、居留豁免書等,也要到私人獸醫診所做身體檢查和驗血,以及備妥針卡,登機前再到漁護署核實所有文件。回程前亦要接受當地獸醫檢查,再一次核實所有文件。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牲口入境條例,主人宜先做資料搜集,並留意該國家是否對寵物友善。

異國的人寵關係
Mit Mit首次出國,經歷了很多「第一次」,到處是大自然環境,比平時更大膽,玩得不亦樂乎。而對Helen來說,作為狗主,她體會到外國對待狗隻的態度,以及完善的寵物制度。「在香港養狗,只靠主人的自覺,但每人標準不同。反觀外國的政策,若你想養狗,便一定要修讀相關課程,並要考牌及購買第三者保險,把狗隻訓練後才跟主人外出,以免對他人造成滋擾;而當主人進餐,牠懂得安靜的伏在主人腳下,有統一的管理標準。」她補充,德、法兩國極少會有餐廳拒絕動物進入,她感受到在香港沒有的待遇。
給狗主的實用貼士
在外國人生路不熟,未必找到寵物店。主人最好留意當地天氣狀況,帶備狗狗的日常食物;若貿然改變,牠們會容易肚痛。一旦寵物不適,會為出入境添上麻煩。儘量確保旅程的細節不會與狗狗的日常生活相差太遠,讓牠更易適應。

反思人狗共融
Thor不是狗主,亦不是特別愛狗,但製作團隊刻意找他參與旅程,就是希望帶來另一分享角度,讓沒有養狗的人了解更多人與寵物的種種。「製作團隊的出發點,是想呈現其他國家是如何對待狗隻,何謂真正的人狗共融,希望以輕鬆的手法引起思考及討論。」他舉例指,去程時Mit Mit可與主人一起搭飛機,回程則要寄艙,「例如香港入境的政策,是否有值得改善的空間?不是說崇洋,只是外國有其值得參考和學習的地方,他們會先試驗,再從難處著手規管。但通常香港是一有反對聲音便立即落閘,當中是否沒有討論空間?為何只會迎合討厭狗的人,不嘗試顧及無所謂或喜歡狗的人?」Helen補充:「這個世界每人也有不同的喜好,中間是否可以有一個平衡?不期望去改變老一輩的觀念,但新一代是否可更有愛心?」他們冀望,這次旅程,可引起反思,去提議、討論、改善,令社會的對待寵物的政策,可以有所進步。
INFO
《飛不甩家毛》
逢星期六晚上10時30分至11時於ViuTV 99台播放
TEXT:TRACY
PHOTO:WAI、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