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巧手編織 膠樽變燈飾

2017-11-22

說到照明,要開燈用電,這件事怎會環保?但出自西班牙設計師手筆的PET Lamp,燈飾環保得來更有溫度,其設計理念是將廢棄物升級再造,更有來自遙遠村落的精湛手工藝。看著這些時尚繽紛的吊燈,你絕對想不到它竟是由隨處可見的廢棄膠樽升級改造而來。

來自哥倫比亞Guambiano民族的手工藝者María Stella Cuchillo與她的燈飾作品。
Álvaro的工作室,掛滿自家品牌PET Lamp的吊燈。

膠樽再現編織工藝
西班牙設計師Álvaro Catalán de Ocón成立的品牌PET Lamp,將膠樽變為實用又具民族美的燈飾,靈感來自旅行中尋獲的日本茶具「茶筅」:「某天我突然發現它們的結構很相似,膠樽的下半身像茶筅那樣剪成條狀,便可以作編織的部分了。」Álvaro走訪世界各地的民族村落尋找手工藝者,五年間足跡遍布哥倫比亞、智利、埃塞俄比亞和日本,「賦予膠樽第二生命,我想也有許多方法和設計可以做到,但透過民族的編織工藝,我們可以看見膠樽工業與編織手藝、塑膠垃圾的當代性與工藝的傳統性的這些有趣對立。」

從日本茶具「茶筅」中,可見PET Lamp的設計雛形。Álvaro認為他們有許多共同點;如運用單一物料而製成(竹和塑膠),上方的筅柄如膠樽的樽口,而將茶筅內部打結後,宛如膠樽裝上燈膽的位置。

面向世界的機會
對編織工藝不甚認識的Álvaro,在計劃開始前曾嘗試自己動手編織看看效果,「結果在哥倫比亞時,當地人看到我的『第一件作品』便笑了。他們很喜歡這個概念,但他們知道用自己的編織材料、顏色、圖案,馬上可以做得比我更好。」合作時。Álvaro並沒有向提供設計構思或方向,任當地人用上喜歡的顏色或圖案,他認為可讓手工藝者更投入。「編織背後傳達的,是民族的象徵標誌、信仰和文化習俗,他們以此感到自豪。」沒想到被棄掉的膠樽,到他們手上卻是一展身手的舞台。

來自埃塞俄比亞Addis Abeba民族的Banchyayu Mulualem與女兒Mahilet。Álvaro會請手工藝者與他們設計的作品合照,他們總會露出自信的笑容。
埃塞俄比亞的手工藝者,會使用當地的乾草和棕櫚葉編織,並以天然染料上色。他們將這個知名而悠久的編織法,稱為盤繞式(coiled)。

世界紡織藝術源起
編織工藝可能比陶瓷和石雕更早出現,更可說是世界上所有紡織藝術的發展起源。編織是將植物的枝條、葉、莖、皮等加工後,用手工編織而成。在所有古老的先民種族史中,都可以找到籃子編織工藝(Basket Weaving),以用作儲存和運送食物。據說要習得編織技術需要至少十二個月的訓練,直至三年以上才能掌握編織藝的準確性和速度。雖然有許多傳統工藝已被機器取代,但編織工藝直到現在仍須靠人手完成。

編出民族史
在哥倫比亞與Álvaro合作的手工藝者,原是經歷過當地戰火而無家可歸的災民,這項合作企劃在當地築起社區支援網路。Álvaro尤其喜歡Eperara-Siapidara民族所編織的手工圖案,「這些代表蜘蛛、青蛙、猴子和魚等等的圖案,出現在前哥倫布時期,已流傳數個世紀之久,可見前人如何結合自然科學和幾何概念這些古老智慧。」但Álvaro說,隨著年輕婦女趨向進城打工,愈來愈少人學習編織工藝,這份源遠流長的文化或難以傳承下去。

手工藝者大多聚集一起來編織,她們會自發地形成小組式的工作坊,燈飾的編織因此成為了社區的連結。圖中是他們用膠樽編織而成的娃娃。
Eperara-Siapidara民族會以編織圖案記認動物,如猴子、魚和蝴蝶。

刻上故事的吊燈
「有趣的是,有些客人並不知道PET Lamp是由膠樽製造而來,直至回到家裡裝上天花板時才發現。」Álvaro表示,推出PET Lamp目的之一,是為了改變人們對塑膠垃圾的看法;只要結合傳統工藝與設計美感,膠樽也可升級再造,成為足以登上大雅之堂,並可長期使用的實用燈飾。在燈飾的透明膠樽部分,Álvaro會刻上說明工藝製作故事的字樣,讓PET Lamp可追溯來源,使手工藝者在燈飾上編織出的獨特顏色與圖案,在燈光映照下呈現眼前。

PET Lamp的吊燈色彩繽紛,已被來自世界各地(如悉尼、巴黎、巴塞隆那等地)的客人購買作餐廳、酒店、家居等的燈飾。

PET Lamp
WEBSITE:http://petlamp.org

INFO
PET Lamp創辦人Álvaro Catalán de Ocón將於12月來港出席研討會,欲知更多升級再造的環保意念和傳統工藝保育,可留意由六廠基金會舉辦的「新經緯系列2.1:Fabpublic! —— 關於紡織、社區和公共空間」講座詳情。
日期:12月9至10日
時間:14:00 – 18:30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魯冠球演講廳 (TU107)
註:研討會以英語進行。免費入場,名額有限,請於11月28日或以前報名。

TEXT SNOWY
PHOTO 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