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百花齊放:巴黎
Janice推介龐比度一個集扭波扮小丑兼默劇一身的全職賣藝人,以及聖母院外的足球花式表演。巴黎規例屬全歐洲最寬鬆自由,吸引外國人前來賣藝,種類百花齊放。

最高質素:倫敦
看賣藝必到倫敦Covent Garden,每個賣藝舖排得有心思,音樂及戲劇較多,甚至是馬戲團、雜耍及魔術,讓觀眾叫好叫座。若想自由賣藝,可以到不用領取牌照的Camden Town,不過質素高令競爭大,不易賺錢。


最相映成趣:布拉格
查理橋上有個得意音樂賣藝人,推著手堆車,上面放著循環再做的樂器,以敲擊彈琴表演。Janice指查理橋上表演較精彩但天天一樣,長時間旅行則可到布拉格Old Town Square看演出。

最熱鬧:馬德里
馬德里Plaza de España是賣藝熱點,長期見到扮蜘蛛的大叔,在逗遊客耍樂。


管理迷思Janice發現外國賣藝氣氛雖濃厚,但規例不見得比香港寬鬆,有優點有不足:「在布拉格的查理橋,需要申請牌照,要面試有篩選以確保質素。對遊客來說,表演有質素當然好,但對本地觀眾來說,少了賣藝者之間的自動協調,失卻了有機發展的活力。」
保障全職賣藝人
Janice再舉出德國慕尼克做法,當地有逐日牌照及長牌,沒有門檻,純粹是限制人數,方便警察管理,部份地區亦分為free zone及全職賣藝人的專屬地區:「沒想到政府想得周全,會先保障當地人飯碗。」部份地區如巴黎聖母院,因宗教原因不究許賣藝,看見其文化考慮,殊不簡單。
text/ling
photo/franky 、受訪者提供及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