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炎炎,香港街邊最多人與車,在歐洲,滿街賣藝卻拼湊成日常風景。若藝術是一座城市的底蘊,賣藝人就是將藝術發揚光大的先軀者,妙齡少女張敏婷Janice正是戀上這份精神,2012年起每年夏天都赴歐洲,倫敦、巴黎、布拉格… …你說得出的大城市,都瞥見小妮子蹓躂街上賣藝的足跡。賺到旅費,贏過掌聲,由她帶你窺探各地別出心栽的賣藝文化,有說服力吧?
–
Janice:「賣藝時,外國人常問我:『香港是怎樣、有甚麼自釀啤酒?』我都是啞口生言不懂答,當他們對自己國家的歷史口若懸河,我對香港卻一無所知,令我有動力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
巴黎 獨自去壯膽
Janice 2012年試過與朋友在歐洲賣藝。翌年夏天,仍是學生的她趁暑假再續歐洲情緣,嚐到首次一個人賣藝。Janice在巴黎龐比度扮美國自由神像雕像,演默劇逗觀眾笑,吸引途人駐足拍照。雖感戰戰競競,最終豁出去一試:「一個人比一班人賣藝自由,但較困窘膽怯,需要時間壯膽。不過一個小時賺了20歐元,頓時打了支強心針,原來有人賞識!」她演後分析,因龐比度街道充斥各式各樣的賣藝,水準參差,觀眾變相接受能力較高,是令初階者小試牛刀,加強自信的好地方。

瑞典 生命感動生命
Janice其後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賣藝:「賣藝像在心願清單上剔一剔,完成後做出一個版圖,以另類形式旅行。」扮雕像需要較多預備功夫,她使出另一殺手鐧,就是ukulele自彈自唱,曲目包括本地樂隊My Little Airport的《浪漫九龍塘》及任賢齊的《浪花一朵朵》等廣東話歌。

令她深刻的經歷是同年一個人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旅行,她沒兌換任何瑞典幣,在舊城區的橫街小巷彈ukulele唱歌賺錢,遇上一個30餘歲、來自阿根廷、擺檔賣自家製手飾的男人。原來他花了一年時間,邊旅行邊賣藝賺錢,從南美來到北歐,他聽到Janice的賣藝故事後既欣賞又感慨:「他在我這個年紀已憧憬旅行,但奈何有家庭負擔……他在我身上看見從前的自己。」他知Janice身上沒錢,更送上芒果汁和三文治讓她充飢。 Janice沒想過萍水相逢的人會慷慨解囊,真誠相待,這就是賣藝者人與人之間的微妙地方。


賣藝入門五招
1. 地方
選擇人流旺的地方,如廣場、主要街道及地鐵站出口,先觀察賣藝者動向。Janice認為選址取決於表演種類,如扮雕像就需要固定位置。若是音樂表演,可採取走鬼方式,例如於法國龐比度或布拉格老城廣場,唱歌會吵到對方,以流動方式,15分鐘唱5首歌轉地方,與其他賣藝者協調好。2. 打賞
記緊提醒駐足看表演者要打賞,有時向途人單眼再望一望錢箱作提示,是有用招數。3. 警察及規例
每個城市有其賣藝區域及規例,有時更需要領取牌照,若在不合適地區賣藝會觸犯法例。警察通常他們會給予兩次口頭警告:「遇上第一次就要走,免得招來被帶返警署的麻煩。如不清楚可賣藝的地區劃分,記緊問警察,路在口邊!」4. 與商店及賣藝者協調
Janice提醒,與周圍的商店打招呼十分重要,必須與當地全職賣藝人溝通協調表演時間及地方:「最好說是從外國來的學生,旅行賺少少錢,令他們明白你不是霸地盤爭飯吃。」5. 眼神交流
賣藝時選中國特色表演,例如寫毛筆字,是否特別受外國人歡迎?Janice說,事實並非如此,反看你怎樣包裝。賣藝是否成功,還看賣藝者是否外向,表演是否適合自己,最重要是眼神交流、微笑、不怕醜、幽默感及如何與途人溝通等戲劇元素,需要事前練習。

街頭賣藝者,「一打人去賣藝」攪手(由龐一鳴與Janice舉辦的賣藝團,自2013年開始,每年夏天帶年青人到歐洲賣藝。)www.facebook.com/buskingnow
text/ling
photo/franky 、受訪者提供及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