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上,第一道菜 —— 乳豬,被端上桌。表皮烤得香脆,眼睛是兩點鮮亮紅燈。供賓客觀賞以後,西裝畢挺的侍應將之捧到一旁,切成層層疊疊的方方塊塊。「小豬幾多歲?」小朋友問;似乎沒人記起不久之前,眼前的肉件是一隻初生的活潑粉紅小豬。若是記得,行動又會否有所不同?《小豬幾多歲》繪本故事透過小孩視覺及童趣圖畫,直面集約式農莊運作。小朋友與家長共讀,嘗試體會動物感受,反思並重啟與自然萬物的相互關係。

美好背後的真相
兒童繪本《小豬幾多歲》,跟隨故事書主人翁小孩寶寶,追逐逃離貨車的農場小豬,找尋小豬年齡及身世的秘密。故事中,小豬不再以比喻形式呈現,而是動物主角:「茶樓乳豬、屠宰場、豬隻無麻醉剪尾的農場作業等,取材自現實及日常生活的場景及情節,均囊括於《小豬幾多歲》書中,我們要說一個有關集約式農場豬隻的故事。」作者韻菁說道。現代生活疏遠我們與動物之間距離。我們對於動物的概念,有多少源自親身接觸?對於每天被端上桌、吃進肚子的食物,我們對之了解又有多深?「現代人對於動物的認識僅流於電視呈現的影像,而資訊往往來自商人。如牛奶廣告中,牛隻在草地上悠閒地遊蕩,本地黑毛豬總是健康快樂地玩樂。小朋友看的卡通片裡,小豬一家也總在草地上開心生活。但集約式農莊豬隻的生活環境實況卻是黑暗,既擁擠又骯髒;更往往面臨被拔牙、剪尾及殘殺的遭遇。」從事藝術教育的Canace續指:「很多小朋友缺乏有關農場概念,亦不知道原來那裡是每天食物的來源,有些連蔬菜是農夫耕作得來也不清楚。」正正這種真相的割裂,讓既得利益者製作的虛構影像能夠乘虛而入,形成動物生活美滿的意識形態,好讓消費者安然自若吃下一口又一口血肉。

吃素的動力
繪本故事作者韻菁成長過程中,多次嘗試茹素,都因無法抗拒肉食滋味終告失敗。「小時候的我也知道殺害動物是十分殘忍的事,但總覺得跟桌上食物沒甚麼連結,而且肉食也是一般家庭的習慣,正是這些原因令吃肉成為很多人不多加思索的『常識』。」現在的她已茹素7年,原因是家中的兩隻小貓:「一次帶家裡貓兒去做絕育手術,到達診所牠害怕得身體顫抖、掌心冒汗。那時我真正感受到動物也和我們一樣,會恐懼、會怕痛;是有情感的。」韻菁眼看身邊愈來愈多朋友生兒育女,便想,若果現在的小朋友跟自己小時候一樣,於成長階段都無法接觸動物,只接收有違真實的訊息,對社會和個人思想毫無推進。她由此萌生創作兒童繪本故事念頭,找來熟悉小朋友的插畫師友人Canace一起合作。

改變世界的力量
《小豬幾多歲》雖為兒童故事書,但韻菁和Canace最希望家長和子女共讀。「小朋友對週遭的感受,往往比成年人更為強烈。閱讀期間有所感受,小朋友很快會有反應,會好奇發問,而他們的問題正好引導家長反思。」Canace認為小朋友比大人敏感而且直接,亦因此擁有強大的力量:「小朋友擁有赤誠的心,我們亦希望他們看了書有所感受後,可以隨心表達自己。若在用膳時,小朋友會想起曾看有關宰割動物的書籍,願意去思考問題或進行發問,那將是更有效的教育。」談及地球只剩下12年時間挽回暖化的論述,韻菁笑言希望下一代是一名Eco-Ranger,致力保護地球,「由小朋友來改變世界,也是可能的。大人面對現實容易選擇放棄或自欺欺人,但小朋友不然,他們總懷抱希望。」這亦正是她們選擇創作兒童繪本故事書的原因。

PHOTO BILLY、受訪者提供、網上圖片
#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