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專訪新青年理髮廳:我們都是香港仔

新青年理髮廳,一隊在網上走紅的獨立樂隊。因為主要靠網絡宣傳,而且搞過大量現場表演,新青年理髮廳和歌迷之間關係緊密,就像朋友一般,歌曲就是彼此交流和互訴心聲的渠道。

三位大男孩,與香港年輕人同呼同吸,捉緊生活中的感動和脈搏,寫成輕快清新的indie pop作品,MV亦拍得愈來愈有質感,讓觀眾們看見:他們開始成長了,亦仍然忠於自己。

三子其中一場演出:《我們24如何面對曾一起走過的日子之頂你個肺租金咁貴》。

再見,快樂

對新青年理髮廳來說,公園象徵快樂。剛完成的《再見公園音樂會》,念頭源於早前作品《再見公園》,這首歌好清新,好「新青年」。負責寫歌的區樣解釋:「公園代表兒時的珍貴回憶,或一些已經消失的地方和事物,例如友誼或以前想做的目標。」演唱會則繼續借題發揮,唱出他們對成長的看法和心態。

還有數年才踏入三十歲的他們,難道已去到一個年紀,自覺成熟了許多,也失去了許多?發仔說:「我們的想法是,這是假象。譬如以前去公園玩玩就很開心,現在覺得開心很難。但我們認為也不一定,從頭到尾,快樂都是如此簡單;只是人大了,便容易忘記。即管去做令你開心的事情。」

音樂會=故事書

令新青年理髮廳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創作。剛完成的音樂會,三子各自用最擅長的方式回應主題--區樣用音樂,發仔用文字,Showroom更拍了一齣20分鐘長的微電影,配合演唱,造成起承轉合,「觀眾像在欣賞一本故事書。」發仔說。Showroom甚感興奮:「平時出show的rundown不是由我們決定,這次可以構思整個表演如何鋪排,講自己經歷。」他們更特地為此製作一本zine,寫下各自的公園回憶,發仔亦有文字創作,還找了插畫師「溫家寶」參與。

紀錄生活感動

新青年理髮廳的創作引起共鳴,因為三人與聽眾正擁有同一身分--香港年輕人,而且單純地、真誠地透過作品表達自己。他們的曲風和唱腔都走自然路線,像跟聽眾聊天,分享日常生活裡的感受。以《隨風》為例,源自歐樣在西鐵上遇到一位伯伯問他下站到哪裡,但發現已過了站,伯伯輕鬆地說不要緊,去逛個圈也無妨,令區樣寫了一首有關隨風飄盪、隨心所欲的人生觀的歌曲。

《隨風》的專輯《小事化大》,就是把每天的微小感動變成創作契機。正如他們Facebook專頁的簡介所寫:「生活上有很多忽發奇想,不甘心讓她輕輕的來,輕輕的去……」Showroom說:「不想錯失任何念頭,要捉住它。其實那些事情也沒分大與小,好像《隨風》的伯伯,對他來說可能很小事,但他送了一首歌給我們,這事很大,我們純粹地記錄想記錄的東西。」

區樣說,《再見公園》的靈感來自平凡的一幕:「看見一個小孩在公園玩,離開時回頭跟公園揮手說再見。人人小時候都會跟玩偶說晚安,只是現在失去了這種天真。不如寫首歌,鼓勵大家不要忘記心裡住著一個小孩子。」

一年巡迴香港

三位男生在理工大學相識,畢業後,雄心壯志想全職做音樂,膽粗粗自資推出首張唱片《多管閒事》,成績不俗,2014年簽了小型唱片公司「雙運球唱片」;簽約後,竟豪言要辦「香港巡迴演唱會」。他們異口同聲地笑說:「以為搞演唱會很輕鬆,唱唱歌便行。當時24歲,希望一年內完成,想得很完美,但其實完全沒概念。」

亂碰亂撞地,先由自己喜歡的地方入手,找到一個有型的唐樓單位,演出第一站《我們24如何面對曾一起走過的日子之我是歌手》。「這次之後,才發現大件事,已經唱完了所有創作。便要再想想,生活在香港的我們,有甚麼話題想講。」

《香港巡迴演唱會最終站 我們24如何面對曾一起走過的日子》

獨特表演空間

因此,整個巡迴系列,都選址在各種特色空間,而且與議題互相緊扣。修讀社工的發仔說:「例如一次講租金太貴,找來唐樓天台做場地。我們本身也有去體驗,露宿街頭,住唐樓等。而觀眾從尋找這建築,到走樓梯上天台,也是一種體驗。」第五站《走啦我唔想搞大佢》則在廟街歌廳,發仔說:「很多人,包括我事前也沒去過這類歌廳。誰知和那歌廳談過之後,才知道演出一個月後他們就要搬走了。」

2014年4月,他們在唐三音樂廳揭開香港巡演的序幕,演唱會名為《我們24如何面對曾一起走過的日子 之 我是歌手》。 

我們都是香港仔

新青年理髮廳的創作離不開生活和社區,近年的社會轉變,亦自然地反映在歌曲中。早前推出的一首《香港仔》,被住在南區的人在Facebook瘋傳。原來發仔住在香港仔,常被兩位成員取笑他太熱愛南區,而發仔堅持:「南區人是特別樸素!」

無論身處哪個社區,相信都會認同《香港仔》的最後兩句歌詞很到肉:「呢度以前唔係咁架喎,定係我地大個咗?」近十年,社區一直變化得厲害,但發仔認為,最近一兩年,有一種東西消逝得更快。「我自己認為最珍貴的,是大家開始習慣了。以前有大改變,大家都會談論、憤怒。現在也會討論,但已不憤怒,失去了這種情感。我自己也有一點,因為耳濡目染,這是真正的溫水煮蛙。」

創作需要由情感帶動,特別是他們的創作。這會否影響新青年理髮廳的作品呢?發仔:「現在有所警惕,該會好些吧。」Showroom:「當然答你不會,哈哈!創作跟隨整個人,好像我自己的心態也跟兩年前不同,我會變,我的創作也會變。我相信作品會反映我們有否改變,變成如何。」

成立四年,新青年理髮廳不再是十八廿二,發仔笑言,最初開始真的是沒目標,「純粹好玩,try try never mind!好像拍下散拖。」Showroom和區樣立即劃清界線。Showroom:「時間久了,我會多了思考為何要做,多了責任。拍拍下拖都要思考將來--認真發展下去還是完結!現在都好玩,但有一個更清楚的原因推動自己向前。」

三子所拍攝的「香港仔」MV

新青年理髮廳

成立於2013年的香港獨立樂隊,成員有區樣、發仔和Showroom。發仔和區樣是香港理工大學宿友,發仔修讀社工系,區樣是工程系,Showroom則常在理工出沒。2013年自資推出首張唱片《多管閒事》,去年再出專輯《小事化大》。

FB: 新青年理髮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