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實體唱片設計賞

2018-10-02

每個人買唱片的原因都不同,有人是為了支持偶像,有人對音質有要求,有人則純粹鍾情封面的精美設計。不論你是因為甚麼而堅持在這個世代還買唱片,都是因為你希望擁有他們。先前訪談的Andrew及Jan,都不約而同認為實體唱片的整體包裝和外觀是吸引人的一大因素。到底實體唱片的設計,有何花樣可玩?下列推介多款別具特色的唱片,與讀者一同鑑賞。

「色」入為主

色彩的選用對唱片設計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環。顏色能夠作為反映創作概念的媒介,同時也能替唱片的整體視覺增添畫龍點睛之感,以下選例便是好例子。

《Psycho》電影原聲帶
希治閣1960年的作品《Psycho》,故事涉及人格分裂患者的殺人情節。雖然電影是以黑白拍攝,但是這張黑膠電影原聲帶卻以紅色的唱片說明一切,象徵血腥,也是恐怖氣氛的警報,與一般的黑色黑膠唱片不同,懂得電影的人一看便知道設計的用意。

The Vaccines《English Graffiti》、Banks《Goddess》
英國Indie punk樂隊The Vaccines的專輯《English Graffiti》整張唱片從一而終貫徹對色彩的選擇,由封面,到唱片盒的內部,甚至是光碟,都是選擇了奪目的大紅色。別以為只有紙盒款的包裝才能如此玩味,歌手Banks《Goddess》的專輯便是用了少見的紅色膠盒,襯托黑色為主的封面,更添一份神秘感。

封面美學取勝

不少出自八、九十年代的唱片封面設計,都特別重視整體美感。單是歌手或樂隊的硬照拍攝,也花盡心思,美指工序更是一絲不苟,美學價值遠超於音樂唱片的本質,是為出色的藝術品。

關淑怡 《’EX’ All Time Favourites》
被視為關淑怡(Shirley)最具標誌性的一張專輯,是為最出色的翻唱歌唱片之一。Shirley以一頭爽直的短髮示人,配以一雙深邃的藍眼睛,在藍綠色的基調下有種迷離感,與她那獨特迷幻式的唱腔不謀而合,令唱片封面成為永恆的經典。

坂本龍一 《Sweet Revenge》
教授早期唱片的視覺衝擊感特別強,《Sweet Revenge》中的造型可謂是樂迷們心中永垂不朽的經典。唱片的封面及內附的硬照由著名攝影師Jean-Baptiste Mondino操刀,4色的造型照配上不同的歌曲,印製在獨立的紙本上。若不談音樂,只談設計的話,已極具收藏價值。

天馬行空之作

玩味十足的實體唱片設計不但能夠顛覆你的想像,更能突出歌手或大碟本身的風格,讓人從此一看難忘,誰還敢說唱片設計一定只有公式化?

Wednesday Campanella《Triathlon》
要數最別出心裁的唱片設計,日本組合Wednesday Campanella的作品肯定榜上有名。實驗性的音樂風格,在唱片的設計上也能體現出來。最特別的還數EP《Triathlon》(トライアスロン),其唱片是透明的,3首歌的歌詞也印製在透明膠片上,極簡的設計卻能帶來不同官能衝擊,切合他們藝高人膽大的一貫作風。

蔡世豪 《SYNC》
本地代表有獨立電子音樂人蔡世豪的唱片《SYNC》,單看唱片封面未必能看出過人之處,事實上卻內有乾坤。把唱片的歌詞本拉開,能改變封面條狀空間所呈現的顏色,就像躍動多變的電音節奏,貫切大碟整體的音樂風格,是花心思的設計。

Text: Sammy
Photo: Billy
#62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