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娼妓電影 從「賣落火坑」到自願援交

2017-08-21

近日港產片《雛妓》引起不少話題,其中一幕,任職雜誌社的女主角蔡卓妍為了「攞料」,到夜總會當陪酒;同桌另一名陪酒小姐原來是大學生,當小姐是為了擴闊人脈,為前程鋪路。港產電影由三十年代已經開始起用娼妓生涯當電影題材,直至七十年代最盛行,由迫良為娼,到貪慕虛榮,每個年代的娼妓電影都在反映一種社會價值,一種女人辛酸。

1988年的《胭脂扣》,才重建到三十年代的石塘咀奢侈無度的糜爛生活。

塘西風月 韻事多

三、四十年代關於妓女的電影很少,最經典應數1933年的《天明》和翌年的《神女》。香港情色收藏家小草認為,阮玲玉在《神女》中的演技非常精湛︰「阮玲玉抽煙的神態,加上棟起腳坐的姿態,都有一種風塵味。」電影中的阮玲玉為了養孩子才當娼,被發現後遭歧視。這不僅是劇情,亦是事實。當年女性賺錢養家不易,以身體作買賣是最簡單直接賺快錢的方法。然而無論《天明》還是《神女》,當娼的女主角最後都落得悲劇結局,可見當時對於娼妓行業不太認同。

阮玲玉在《神女》中飾演的妓女,雖然沒有裸露鏡頭,卻依然非常出色。

小草指,娼妓這古老行業,在三十年代出現第一個高峰期:塘西風月。然而上述兩齣電影並沒有太多描述太多石塘咀風情,反而到1988年的《胭脂扣》,才重建當時石塘咀奢侈無度的糜爛生活。小草說︰「真正見識過的人都已經年過八十,流傳下來的故事不多,風流之餘亦增添神秘感。」好像是用銀紙煲綠豆沙,紅牌阿姑發脾氣將鑽戒丟給乞兒等故事,現代人都聞所未聞。

最早期以妓女為題材的黑白片《天明》

名妓花影恨

塘西義妓花影恨,每有風災雨災火災發生,她都會挺身而出,帶頭募捐賬災。花影恨雖是風塵女子,但女兒勝鬚眉,受社會人士敬重。她紅顏薄命,一生傳奇:她熱愛紅伶馬師曾,有次在太平戲院碰上馬老大與另一位寨中姐妹親熱,她傷心欲絕回到香閨,狂吞鴉片自殺,就此香消玉殞。電影公司更借她的生平拍成影片《一代名花花影恨》(1940),而《胭脂扣》女主角如花的雛型,其實亦源自花影恨。

小草說︰「那時召妓並不是急急完事就走,要與名妓有肌膚之親,可能要花上一年時間。初初見面時也只是聽妓女唱唱歌,說幾句甜言蜜語,到後來可以約三五知己到妓女房間『打茶圍』傾心事。直到一親芳澤時,要『擺房』大排筵席,比拍拖更花心思,好些公子更因此而散盡錢財。」

花影恨一生傳奇,女兒勝鬚眉,受社會人士深深敬重,可惜紅顏薄命,電影公司借她的生平拍成影片《一代名花花影恨》。

婢女的悲哀

有句說話叫「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當中提到的婢女即古時的「妹仔」,原來昔日婢女並非家庭傭工,而是精神肉體完全附屬於男主人,任由男主人魚肉。在粵語長片中,亦有不少此類婢女被男主人凌辱的劇情,也算是反映當時現實。若婢女有了孩子,也只能世世代代當奴婢,甚為坎坷。雖然不斷有反奴婢運動,但這個沿襲千年的奴婢制度,到三十年代才正式被取締。

新潮電影

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開始起飛,社會表面風光,但其實仍有不少窮人。娼妓此等搵快錢行業自然多人投身其中。當時已有不少巧立名目的娛樂場所,除了《蘇絲黃的世界》令嫖客愛到酒吧消遣,本地亦有「帘」、「廳」、「氹」、「池」、「社」等地方。當中的「社」可說是娼妓行業中的深淵,1975年就有一齣開宗明義談及「社女」問題的電影《社女》,講述女主角因一時走歪,被姑爺仔迫良為娼,卻傳奇地因光頭而成為當時的名妓。《社女》創本地寫實電影先河,現實中就有不少姑爺仔為客人提供不同的新面孔,先貌似追女仔般任她大灑金錢,之後便向女生追債,女生無力償還便被姑爺仔賣落火坑。每次出鐘更有打手跟隨,難以逃出魔掌。

 小草說,八十年代前還未有「色情」二字,最初用「新潮」來形容色情電影。他說︰「三、四十年代也有電影提及娼妓,但無艷情成分。」直到1970年,粵劇名伶鳳凰女的女弟子李紅,親自監製《黑珍珠》,並於戲內飾演妓女。此電影譁眾取寵,劇情不甚了了,卻為本地電影業打開色情電影之門。

六十年代因《蘇絲黃的世界》令不少水兵到酒吧消遣,灣仔仍保留了吧女的酒吧文化。
1975年電影《社女》,講述女主角因一時走歪,被姑爺仔迫良為娼,卻傳奇地因光頭而成為當時的名妓,開創本地寫實電影先河。
粵劇名伶鳳凰女的女弟子李紅,親自監製《黑珍珠》,並於戲內飾演妓女,大膽裸露演出,打開了本港色情電影之門。

電視業促進電影題材

自從無綫電視六十年代尾開台後,香港人習慣了光影享受。小草說︰「電影業為搶觀眾注意力,專門拍些電視不能播的題材,即磚頭(暴力)和枕頭(色情),讓觀眾大開眼界。」當年有不少以娼妓為題的電影,包括《靚妹仔》、《墮落街》、《夜女人的生活》、《應召女郎》等。

七十年代娼妓業隨著經濟起飛而發達,相關電影亦應運而生。經典的《靚妹仔》相信很多人看過,相反龍剛導演1970年的《應召女郎》則較少人提及,可說是最早探討妓女問題的電影。

情色電影名導

七十年代大大小小的情色片都大收旺場,小草最推崇呂奇導演的艷情片。大家都知道呂奇是粵語片小生,但他本來的志願就是當大導演。首部導演作品《金屋淚》票房慘遭滑鐵盧,之後呂奇便開始轉型拍艷情片,當中的《財子名花星媽》、《男妓女娼》等都是當時大收旺場的妓女題材作品。小草認為呂奇所拍的電影並非一般情色電影,充滿教化意味︰「例如電影中走歪路的少女角色,最後會迷途知返,有反映現實和警世的作用。」另外李翰祥也是小草的另一推介導演,李的《北地胭脂》帶有古典文化味道,而《大軍閥》則在粗俗中滲進社會諷刺意味,並非一般娼妓片。

李翰祥的《大軍閥》最為出名,但事實上他的艷情片中常常透露出古雅氣質,如《北地胭脂》,亦是他著名的電影風格。

一蚊試片

關於風月片,五十年代開始有所謂「一蚊試片」的服務,到了七十年代仍盛行。小草說︰「客人可以用一蚊看三數分鐘的色情試片,五十年代盛行看越南黑白片,七十年代盛行看丹麥彩色片,但由於怕被查牌,所以經常搬遷。」這些地方當然不僅只賺取一蚊,看完試片後,或會有艷舞演出,亦有妓女駐場。

呂奇導演的艷情片,例如《男妓女娼》,不僅提供官能刺激,還有教化作用,難怪他導演的色情片都大受歡迎。

夜夜不再笙歌

近年《微交少女》、《雛妓》等電影,衍生出來的已不是夜夜笙歌的娼妓行業,再沒有化妝整頭穿晚服姊妹情深,而是發展出較獨立的援交事業。當小草緬懷起昔日的日式夜總會時,甚為陶醉︰「當時的日式夜總會招呼的都是有錢人,每位小姐無論頭髮化妝都一絲不苟,還穿上晚禮服,自己就像走進一個世外桃源。」八、九十年代的《花街時代》、《現代應召女郎》、《紅燈區》等,皆描述過妓女紙醉金迷背後的辛酸。小草繼續說︰「那時很流行靠小姐推銷XO烈酒,只要小姐有相熟的大豪客,賺錢實在太容易。」

《花街時代》、《現代應召女郎》描述八、九十年代妓女紙醉金迷背後的辛酸。

昔日為娼是為了養家,現在為娼則可能是為了名牌。但小草為人開通,他說︰「你看現在物價飛漲,即使大學畢業都難以置業。在絕路中不難理解有人會作出這種選擇,職業始終沒有貴賤之分。當然賺錢易了,從良後是否願意屈就賺取微薄的薪金,那就是後話了。」

2013年的《微交少女》已經沒有了迫良為娼的情節,從事性工作已是自願性質。但當中的矛盾掙扎,還是由古至今電影中最想揭示的主題。
小草
香港情色收藏家
#444 
TEXT/JILLSANDY
PHOTO/受訪者提供、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