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好片.好院

2017-07-13

正值暑假檔期,大製作傾巢而出,每星期都帶給觀眾超凡的感官享受⋯

頭盤先來一套《神奇女俠》,附送餐湯《盜墓迷城》,主菜是《變形金剛:終極戰士》,最後還有甜品《蜘蛛俠:強勢回歸》,一日十多場任君選擇,保證你不會錯過。甚麼?你想看本地製作的《明月幾時有》?平日8:45早場或10:30晚場吧!

如此編排下,即使新戲院接連開業,又是否代表觀眾選擇會更多?

金錢掛帥

「就算多了戲院,排滿大片的情況應該都不會改變,戲院的租金那麼貴,他們不會冒險。除非想建立一個品牌,這樣又是另一回事。」Golden Scene的董事總經理曾麗芬(Winnie)從事電影發行多年,買入過不少冷門電影,例如是《生命樹》(The Tree of Life)、《導盲犬小Q》和港產片《大藍湖》 等。她表示,發行商和戲院的關係密切,發行商負責採購,戲院負責安排映期,缺少任何一方,觀眾都看不到電影。
有時一擊即中,買得好片而歸,發行商和戲院皆大歡喜;但亦有試過觸礁,慘被戲院請「食檸檬」。「之前我們買了Natalie Portman的””Jane Got A Gun””, 以為主角當紅,應該OK⋯⋯但戲院卻不感興趣,可能因為是西部片,又是drama,他們覺得不夠商業。」最差的情況是沒有戲院願意「排片」,但有時電影冷門,就算可以上畫,但場數少、映期短的情況亦不時出現。「那些大製作sure win,也怪不得戲院,畢竟一套戲收幾千萬和收幾十萬相差很遠。」

多一個得一個

香港的租金數一數二昂貴,戲院有壓力,發行商唯有主動出撃,四出為影片多覓幾條出路。Winnie說,今年Golden Scene找來香港藝術中心合作,揀選來自不同國家和類型的作品於香港藝術中心電影院放映。除此之外,又和圓方合辦首屆香港兒童國際電影節,希望培養下一代欣賞電影。「小朋友可接觸不同類型的戲,讓他們知道除了超級英雄,還有其他類型的電影,更可從中看到不同階層人士的經歷。」
現時想看非主流的電影,總離不開藝術中心和百老匯電影中心兩個地方。不過,觀眾有望在短期內多一個選擇。百老匯旗下的元朗My Cinema開幕在即,百老匯曾預告新戲院除了播放主流電影,亦會有小眾及藝術電影。對新界西影迷來說,絕對是個喜訊,至於實際操作如何,大家就要拭目以待。

Golden Scene的董事總經理曾麗芬(Winnie)。

理想的戲院

Winnie的終極夢想,是擁有自己的戲院,播自己喜歡的電影,而這個夢她已經發了很多年。「我希望戲院是可以像屋企一樣,看完一套戲,食個飯,再看另一套,不是坐一坐就走。」訪問時,再問起她的「戲院夢」,她笑著說:「仲發緊!」 那麼夢想是遠了還是近了?「我想可能近了,現在零售業不太景氣,從整個經濟環境來看,可能會有多些空間去做戲院。」神女有心,也要襄王有夢,舖位是地產商的,要發展成戲院也要他們首肯。Winnie說:「最好地產商一早就有計劃(去做戲院),後來才改變會更困難,成本更高。」最後她不忘補充一句,「希望有新的發展商想一下開戲院,也可以找我談一下!」說罷,自己也哈哈大笑──為了電影,她可以去得很盡。

metro Pop #564
TEXT/NATALIE
PHOTO/FRANKY、NICK
VENUE: Hong Kong Open Air Cinema Club at the Hive Co-Working Spac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