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女性主義先驅Virginia Woolf於1929年的主張,今天做到了嗎?

2018-01-25

性別議題去年鬧得沸騰,不單#metoo事件,同工不同酬,以及女性被指責不適合擔任某種職位等新聞不時出現,旋即引發激烈討論。

性別議題之所以敏感,有人指是因為會動搖到父權社會中的既得利益者,筆者卻認為是因為大家把男女置放了在對立的位置,使得一旦女性說出自己所需所想,都立刻被標籤成想獲得更多權利。

不過,就好像由女星Emma Watson主導的#HeForShe行動,抑或是過去一直以來許多女性主義流派的主張,一眾女性主義者不過希望改變不公平的社會制度,而非要與男性作敵。這些女性主義者不斷從個人及朋友的生活經驗中,提出制度的傾側,繼而冒著被指責及入獄的風險,上街示威遊行、組織團體、從自己的生活細節入手……在短短幾十年間,大幅改變性別景象。

性別平權先驅──Virginia Woolf

而要講起性別抗爭,當然少不了Virginia Woolf。其代表作<<一個人的房間>>(又名<<女人的房間>>或<<自己的房間>>)於1929年出版。雖然當時沒有得到注意,但卻強烈地指出當時歐美社會的性別不公。另外,書中的倡議亦成為許多女性主義者的啟示。今天(25/01)是她136歲冥誕,讓我們重新看看她的主張,並藉此參照出現時性別平權的進度吧。

女人必須書寫

1)「如果一個女人要寫小說或詩,每年就必須有五百英鎊的收入,和有一個有門鎖的房間。」

《一個人的房間》開宗明義告訴你,女人要寫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房間和每年五百英鎊的收入。她認為,文學史上一直存有「三P」,即Pen-Penis-Patriarchy(筆—陽具—父權制)。因為女性從來不被鼓勵要讀書識字,所以任何著作都是男作家以男性的視角書寫。先不討論男性可不可以擁有女性視點,但當年女性確實連進入圖書館的權利也沒有。

活在「女子不教」的年代,才女Virginia Woolf與哥哥一樣考入劍橋大學,不過她也鼓勵所有女性都要書寫,把她們的感受、經驗、人生,紀錄下來,擺脫知識與學術由男性把持的局面,實行以知識打破命運。

要書寫,必先有自己的房間

2)可是,當時的女性不是與父母同住,就是與丈夫同住,而且大都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用以思考、創作、平靜心靈。身在香港的我們多少也能理解空間的重要性,因為沒有個人空間,不單不利於創作,壓根兒就沒有私隱可言。沒有私隱亦即所有行徑都被他人監視控制。也即是說,女性當時並不屬於自己,她們只可屬於父親,然後就是丈夫。

因此,在其代表作<<一個人的房間>>中,她主張女性要有屬於個人的房間。這個房間不光是物理上真正可以上鎖的房間,更是指心靈的空間、思考的空間、創作的空間,鼓勵女性找回主體。

想得到自己的房間必須有經濟能力

3)「一筆穩定的收入竟可以讓人的情緒發生偌大的變化。世上沒有力量能夠奪去我的五百英鎊。食品、房屋和衣服永遠屬於我。不僅再不需要勞神費力,怨懟與痛苦也不復存在。我沒必要敵視男人,他無法傷害我。我沒必要取悅男人,他不能給我任何東西。」

有錢才有空間,活在這個世代的你我一定可以理解。她坦言若非姑媽墮馬早逝,留給她一年五百鎊的遺產,她很可能無法擺脫一般婦女的命運,亦即得以每天在家操勞家務,或要外出賺錢以維持生活。而「想到(自己)那一點點天賦的才能,卻不能發展,無異於死」。

仍需努力的平等

當然,世代轉變,現在回看Virginia Woolf的主張,大部份地區的女性都可以獲享到免費教育的基本權力,而且在這個互聯網普及的世代下,女性也有權擁有個人帳戶。可是,世上仍有不少地區因固有的性別觀念,女性仍要接受割禮、不可避孕、被強暴後要下嫁施害者、讀書的權利先要奉獻予男性、承受性騷擾……看來要爭取一個更美好的社會,無論男性或女性都要繼續努力!

TEXT:TF Chan
PHOTO: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