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奇趣懷舊補品 茶記也有寶

2017-08-02

走進連鎖藥房,林林總總的補健產品,由靈芝到破壁靈芝再到高麗蔘粉沖劑、冬蟲夏草丸、即食阿膠、燕窩等,要有多補就有多補。古今補品大不同,昔日貧苦大眾多營養不良,單是茶餐廳的滾水蛋和牛肉茶,能補充蛋白質與體力已算得上是「補品」。莫說現代人才愛補健,昔日大眾抵抗力也弱,一旦爆發大型傳染病,死亡率不可忽視。所以當時不少廣告,刻意誇大普通食材功效,連朱古力都變補品!

「安樂園」朱古力

探病三寶

來自1949年的廣告,朱古力雖是舶來品,但本地亦有自家品牌,一款本地「安樂園」朱古力,以價平、味美、新鮮,遠勝舶來朱古力作宣傳,指朱古力能補血養顏提神健胃,多食更勝燉品。註冊中醫師楊明霞表示,多吃甜食傷脾胃,根本不可能達到健胃功效。所以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的「探病三寶」︰葡萄適、利賓納、雞精,前兩者是飲料沖劑,雖富維他命C,但糖分過高未必適合所有病人。

阿華田變大力菜

五十年代及1960年的阿華田廣告,原來輕易於餐廳飲到的阿華田,廣告描述得像矜貴補品般,能安眠提神增強體魄,好在當年還未有商品說明條例。

牛肉汁補氣血

不過也不是每樣懷舊補品都誤導大眾,例如昔日的滾水蛋和牛肉茶則比較具功效,楊醫師︰「雞蛋屬平性,若論昔日大眾欠缺營養,滾水蛋確實可補充體力。而牛肉汁還是最傳統那種最好,用燒過的牛骨加牛肉碎熬製成湯,再加蔥花碎,牛肉屬溫性,可補氣血,對氣虛血弱的人確實有滋補功效。」不過後來茶餐廳的牛肉茶已用濃縮牛肉汁取締,功效亦不及鮮牛肉般顯著。

嬰兒補品

上流珍品

任何年代,天下父母都給子女最好的。向來以燕窩糕馳名的陳意齋,原來三十年代曾出產燕窩代乳粉,相信也只有富貴人家才買得起這種嬰兒補品。

失守也要補

1942年日治時期的香港,人人捱飢抵餓,卻有肥仔水廣告。大概當時夭折率高,父母迷信嬰兒肥肥白白才健康長壽。

補品勝奶粉

1957年魚肝油廣告及1959年「維麥多」廣告,昔日母乳餵哺較多,所以相對於奶粉廣告,嬰幼兒營養補充品還比較多。

平民補品

最例牌心意

1960年的利賓納廣告,從前認為葡萄適和利賓納含有多種維他命,可幫助病人康復,故探病時多會帶給病人。

茶記有寶

滾水蛋和牛肉茶是舊式茶餐廳必備的「補品」。

蛻變牛精強

四十年代的牛肉補酒廣告。當時經歷戰亂,物資短缺,戰後的人身體普遍虛弱,居住衞生環境又差,容易生病,所以當時市面上有各種各類的補品,雖然並非人人買得起。

 追求功效清晰

小時候吃過一大堆蜂皇精、魚油、雞精等補充品,當年的廣告並沒有詳細寫出功效,例如吃了多年魚油丸,也是近年才有廣告指出當中的Omega3對心臟有益。楊醫師指,現代人追求清晰的功效說明,兼方便食用的補健品︰「例如蜂皇精以前是小玻璃瓶,要用刀輕輕割開瓶口才能開啓。事實上優質的蜂皇精能抗氧化、清熱氣、健脾益胃,但由於不方便,加上味道不是人人容易接受,所以漸漸被淘汰。」

再加上近年矜貴藥材可經人工培植,能令靈芝、人參等價格下調,於是現代人摒棄以前的所謂補品,轉而追求真補品。然而楊醫師認為︰「要先知道體質才能正確進補,試過有病人天天吃一大碗花膠,然而愈吃身體愈差。」其實補品只是額外補充,最好還是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楊醫師說:「都市人壓力大,休息不夠,十個病人八個便秘,吃補品不如重新調整生活。」

功效?成分?

 一啜添活力

八十年代的蜂皇精廣告,沒有註明功效,大眾一般只當作增強體抵抗力的維他命。

高分啫喱

早於1960年的廣告,只得產品名字和一般功效,完全不知成分,但相信當時仍得到不少催逼子女溫習的家長青睞。

馬上補血

1951年補血產品,註明「馬血汁」,聲稱由馬血製造,聽起來有點可怕。

高智能定心丸

1959年活腦素廣告。中國人素來相信以形補形,故有燉豬腦食療。即使來自日本的活腦素廣告,也寫名「服用活腦素百粒,遠勝燉豬腦萬副」,非常有趣。

變種雞精?

1969年全鹿精廣告,相信是想從雞精市場上分一杯羹。雞精是燉出雞汁而成,而鹿精的製造方法則完全是個謎。

metro Pop #452 
TEXT/JILLSAND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