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鼓,有著不同種類,現在就為大家逐一介紹。

長胴太鼓
長胴太鼓即在電玩遊戲《太鼓達人》中出現的太鼓,是最為常見的太鼓,適合初學者使用。它屬於中音域鼓樂,鼓皮是牛皮,鼓身以原木挖空,而在製作長胴太鼓的木材中,則以櫸胴為最高級用料。櫸胴不單木紋獨特漂亮,而且音色和耐用性均極佳。長胴太鼓則常用於日本的寺廟、神社、祭典和民族表演中,可以

大太鼓
大太鼓鼓面直徑最少為150厘米,最大可超過200厘米。因為體積所限,大太鼓一般只會橫放於鼓架上,及使用較長和粗的鼓棍敲擊,鼓的面積愈大,聲音會愈低沈。大太鼓是所有太鼓中最消耗體力的一種,所以對表演者的肢體動作、形態和耐力的要求都十分之高,極具挑戰性。在一個日本鼓樂表演中,把締太鼓、長胴太鼓、大太鼓集合起來,就能演出包含高、中、低音域的樂曲。

桶胴太鼓
桶胴太鼓的外形有如一個木桶,有別於其他太鼓,其製造方式不是以原木挖空,而是用一片片的木材疊砌而成。直徑約40厘米的鼓面則用上馬皮或薄牛皮等材質,令其聲音更清脆。桶胴太鼓屬於新型太鼓,因此在使用上的變化亦較其他太鼓多,除可放在鼓架上使用,表演者亦可以把它揹在身上,方便做出不同的花式和配合各種舞蹈演出。

締太鼓
締太鼓的鼓身為原木,上下2塊牛皮鼓皮以繩子繫著,繩子的鬆緊度會影響到鼓的音色,繫得愈緊,音域便愈高。此類太鼓鼓身較扁、體積輕巧,鼓面直徑只有25至40厘米,放在鼓架上直打或橫打均可。打締太鼓應用較短小的鼓棍,敲擊節奏一般以連續而快速為主,多用於民謠和舞蹈的伴奏。因為其音域較高,所以在太鼓樂團表演中,可以擔當主領袖或獨奏的角色之餘,亦可用作點綴之用。

太鼓巴紋
太鼓上繪有3個「逗號」的花紋,稱為「巴」(ともえ)。Hubert 表示,根據其師傅的個人說法,左手邊第1個指音樂,代表鼓的樂韻;上方第2個指動作,代表打鼓的肢體動作和力量;右邊第3個指精神,代表打鼓時要全神貫注,猶如修行般的狀態。
太鼓棍的種類
太鼓棍的粗幼度和長短不一,一般來說,面積愈大的太鼓,所使用的鼓棍也會相對地長和粗,面積愈小的太鼓,使用的鼓棍會較輕巧。然而,亦有一些特別的鼓棍可以豐富太鼓的音色和表演效果。



為太鼓注入本土元素
無論甚麼地方的鼓樂,同樣是一種文化藝術,不推廣不保育,就會面臨失傳的危機。Hubert坦言,其實很多日本人本身也不是很了解太鼓文化,相比之下,香港人就更少接觸這種文化藝術,「但只要肯去嘗試和感受,就會感受到其有趣之處,學會之後又可以與人分享。」為了把太鼓這種日本傳統文化引入香港,他們在傳統太鼓中加入了不少新元素,「日本人對傳統文化比較循規蹈矩,打太鼓會根據傳統的慢節奏,可能1分鐘只會打4下,但為了令本地觀眾更能接受這種文化藝術,我們會在傳統表演上加入舞蹈和流行音樂等本土元素。」
以太鼓治癒「身心靈」
為了進一步在香港推動太鼓文化,樂社會定期舉辦太鼓班,適合任何年齡層參加。Hubert表示:「小孩來學太鼓可以鍛煉體魄、品格和團體精神;成人來學太鼓,有人會認真學鼓樂,也有不少上班族來洗滌『身心靈』,因為打太鼓對身體來說是運動、在心理上是一種減壓的方式、心靈方面則幫助紓緩精神緊張。」他亦遇過不少人來上度身訂造的課堂,有人希望用打鼓作為物理治療,紓緩肩周炎等痛症。他表示,太鼓文化歡迎任何人參與,日本一些殘疾和智障人士都能夠參與其中,他希望每位來學太鼓的人,在擊鼓時都能夠全情投入,享受這種獨特的文化藝術。
鼓樂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是一種透過玩樂器改善心理疾病、情緒問題和紓緩壓力的治療方式。而鼓是音樂治療中經常用到的敲擊樂器,因為鼓容易發出聲響,而且可以跟隨內心的情緒打出不同節奏,是自由度很大的樂器,可以有助抒發情緒。
後記
在現場近距離欣賞鼓樂,是一次震撼的體驗。除聲聲入耳的擊鼓聲外,每一下的震盪更直入心扉。體積愈大的鼓,震撼力愈大,從頭到腳都被鼓音包圍,有種洗滌心靈之感,頓時明白為何鼓樂既是神樂,又是打仗時用的樂器,因為其鼓音仿佛能夠響徹雲霄,傳音千里。
古代軍隊「聞鼓聲而進」,一鼓作氣衝破重重困局,但願我們在新一年也能在擊鼓聲中,排除萬難邁步向前。

梁楚弼Hubert
激鼓樂社首席導師及創意總監
[[[related_posts]]]
TEXT: LORRAINE LO
PHOTO: NICK、KIU、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