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是海洋裡最大型的哺乳類動物,品性溫柔,擁有智慧和情感,牠象徵自由、追求和勇往直前,其尾巴還有幸運的意義。想觀鯨非得要出海,台南港濱歷史公園就有一條23公尺長的「鯨魚」躍出水面,變成獨特的鋼雕剪紙裝置藝術作品「大魚的祝福」,遊人可以走入魚肚,自由穿梭「打卡」,以全新角度悠然地觀鯨。

台灣小說家王家祥曾經細緻地形容台灣:「多雨的台灣東北部,是鯨魚的噴水口;豐饒的嘉南平原,則是肥美的魚肚。至於花蓮和台東,應該是乾淨漂亮的鯨背……」因為地圖裡台灣的輪廓,看起來像一頭鯨魚,兩者相關的聯想一直都很多很浪漫。去年,台灣知名藝術家楊士毅創作了「大魚的祝福」作品,就為台灣寫下一篇充滿幸運祝福的故事。

「大魚的祝福」在2019年初設置在港濱歷史公園,今年初因修葺暫停開放參觀,上月底重新開放。鯨魚張開口正對著安平港,仿佛等待著遠處的船隻平安返航。

此鯨魚造型作品長23公尺、闊10公尺、高8公尺,分為兩層設計,上半部利用3,000多支不鏽鋼管焊接而成,以鋼雕剪紙形狀設計出幾何圖形架構,在沒有使用任何螺絲之下,拼出鯨魚的輪廓。

下半部的「魚腹」以平滑的白色鋼管組成,可以進入「魚肚」走上二樓,抬頭望便是以448片彩色釉燒玻璃拼湊而成的台灣形狀,顏色繽紛。「大魚的祝福」還搭建了七彩變幻燈光,凸出鯨魚線條,令其獲得2020年美國照明工程學會IES照明獎,為台南帶來光明的祝福。

大魚的祝福
地址:台南市安平區安億路港濱歷史公園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