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夏日戀事多?

2020-07-24

「活力」、「青春」、「戀愛」早已成了夏天的代名詞。每年暑假,都是青春愛情電影的熱門檔期,年輕男女主角穿著校服、又或背心短褲手牽手的情景,那份純愛、浪漫,相信也曾觸動過你我的心靈。為何每年暑假都是青春愛情片的天下?是夏日戀事特別多?還是夏天真的能為一眾導演帶來更多的靈感和啟發?且聽聽兩位同樣拍攝過青春電影的導演黃修平和劉偉恒,對此有何看法!

夏天 是年輕人的季節

不知從何時開始,夏日、青春、愛情成為了暑假電影的必備元素,但凡打著「青春戀愛」旗號的電影都大受歡迎,對此,導演黃修平有這樣的見解:「因為一到暑假,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可以有更多空閒時間作單純的追求,如追求夢想、尋覓愛情,以至朋友間的情義或瓜葛,都會在這漫長的時間裡擦出火花,這種種都為編導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這類青春愛情電影,亦最能令年輕男女產生共鳴。」

而劉偉恒則認為:「夏日陽光明媚,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總會成為青春活力的回憶,我想這是人類的慣性想法吧!當然,這些背景都較適合作為開心浪漫故事的題材。相反,如果是那些傷感、嚴肅的電影,通常會以蕭瑟秋冬為背景。」

概念清晰 塑造青春情懷

黃修平的《哪一天我們會飛》和劉偉恒的《某日某月》,都是以夏天作背景,同樣以學生的感情生活串連整個故事,但主題卻不盡相同。黃修平說:「《哪一天我們會飛》講理想,說的是飛行夢,由主角回憶其青葱歲月開始,再觸及對逝去的留戀,『今非昔比』的感覺總會勾起人的複雜情緒。我與陳心遙合編這故事時,回想當年,大家都是在自由學風下成長,所以我們把不少趣事、反叛事也放進電影中,令戲中的中學生活更立體。」

而《某日某月》則以九十年代的中學生戀愛作背景,劉偉恒表示:「那年代的中學生談戀愛來得較單純,所以當分離但仍然相愛時也更刻骨銘心。相對今天的奇怪愛情觀,甚麼網交、『約炮』等,昔日的青春愛情更令人珍惜。」

《哪一天我們會飛》裡中學生活的回憶,反映出舊日的好時光,有種今非昔比的況味。

一人一青春趣事

創作離不開個人經歷、生活,兩位導演的仲夏青春,可會如他們筆下的男女主角般充滿浪漫與回憶?劉偉恒笑說 :「那時侯讀男校,與其他男生一樣都很想拍拖。一到暑假,一班同學就如『放監』般,最愛到海洋公園的水上樂園玩,因為可能有機會和女生拖手。拜『激流旅程』所賜,泳客坐著大水泡,大家互相拉著對方水泡、甚至手拉手,一大班人在迴旋梯滑下來,很開心!其實我也想將這些情節加入電影裡,不過現在已沒有水上樂園,取景也有難度。不過,當年我未試過在『手拖手』活動中結識到女朋友,哈哈!」

同樣於中學時就讀男校的黃修平,對昔日夏日的記憶,就只有一大班男同學露營時被大雨打到皮肉刺痛。浪漫事,反而是發生在冬季。「記得讀中六時,我們學校跟其他女校合辦聖誕舞會,但因為太悶,於是就與之前一起跳舞的女同學離開,各自回家換過衣服,再一起上太平山閒逛,感覺都幾浪漫!」他回憶著說。兩個男校生,縱然活在不同的青春時期,但中學生活同樣成為他們的最佳創作靈感。

《某日某月》以1992 年為背景,導演笑言,戲中男女主角拍拖的細節,在今天年輕人眼中可能會有離地之感。

導演眼中的青春經典

黃修平

《世紀末暑假》(1988)

「故事講述四個雌雄莫辨的青少年(全由女生飾演)於暑假期間,在寄宿學校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影片表達形式獨特,還有那無性別之分的戀愛,對當年只十四、五歲的我來說是一大衝擊。」

劉偉恒

《向左愛.向右愛》(2002)

「兩女互相讓愛教人感動。戲中主角那些平凡不過的活動如遠足、燒烤等,當中的細節位反而反映出三男女的友情、愛情等複雜關係。到回憶的每個段落,都為我帶來強烈的感覺。」

TEXT:HARRISO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