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在虛與實的表象探索 重整自己
傾聽內心獨白

2022-06-30

人生的不同際遇,讓我們成為獨立的個體,擁有不一樣的視覺。活在同一個世界,遇上相同的事,你和我看到的、想到的卻未必一樣。藝術家廖詩薇及吳瀞涓近日以「你睇我唔到,我睇你唔到」為題舉辦展覽。一系列作品帶你與她倆相遇,二人在畫中抒發內心不為人知的掙扎和追求,站在另一端的你又睇唔睇到?

廖詩薇:追尋平靜 以小孩身份逃出夢幻島

展廳左右兩邊放著風格截然不同的畫作,左邊以黑白色為主的4幅作品出自藝術家廖詩薇(May)筆下,其靈感來自經典動畫《小飛俠》,以夢為主題,描繪孩子在夢幻島尋找出路的故事,背後道出自己追夢的心路歷程。她以炭條、墨水和乾粉彩為媒介,畫中經常出現水平線,配合簡單的色調,予人平靜的感覺;而炭粉一吹便散,正如虛幻的夢境。

「現實很煩亂,但小朋友不會想得太複雜,又或很快就會忘記事情。」May說,孩子在夢幻島中擺脫了成人世界的煩惱和包袱,永遠不會長大,活得逍遙自在。在紛擾的世界中,她格外珍惜這份平靜,曾沉醉在夢境之中,不願醒來:「剛畢業的那幾年,我畫的小孩是躺下來的,因為我沉在夢中,不想長大。」


《Where do they go》- 小孩在岸邊觀看其他人以大人身份離開夢幻島。

當時May對自己有懷疑,後來明白畫畫不用滿足別人,也不可能一直逃避現實,只用小孩的角度活下去。夢裏一切美好,但不願意夢醒也有缺失:「Peter Pan不會長大,但不代表他開心,他要捨棄朋友,也要接受孤獨。」想通以後,畫中的小孩便站起來了,開始尋找離開夢幻島的方法。

與動畫《小飛俠》不同,May認為離開夢幻島不一定要成為大人,甚至失去純真與平靜。發展藝術也不代表要向現實低頭,反而可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保持初心。「我仍然在夢中,但想用小朋友的方式回到現實,保留童真。」展覽的其中一幅作品《Tiny spark, though I know not what you are》,孩子捉緊了點點星火,似是希望,又像指引,最後會走向何方?May回應道,故事仍未完,她也在找答案。

《Tiny spark, though I know not what you are》- 孩子在船上捉緊點點星火,希望以小孩的模樣離開夢幻島,保持童真。

《Memory – Ocean of Stars》- 這件作品以銅版創作,May的畫作經常出現水平線,予人平靜的感覺。

吳瀞涓:傾聽自己的心聲

展廳的另一面,是藝術家吳瀞涓(阿桔)的作品。色彩鮮明的畫作讓人眼前一亮,在她的作品中會看到寫實的植物、想像的情境,但未必一眼看到背後藏著的掙扎和迷失。畢業後,阿桔抱著體驗生活的想法成為了「打工仔」,卻始終覺得藝術才是真正想做的事。兩三年後重新拾起畫筆,遇上有經驗的人,自覺才疏學淺,以為別人的眼界更闊,她的想法經常被他人意見動搖。由於太在乎別人,又沒有靜下心來沉澱,漸漸有點迷失。

以今次展覽的作品為例,部分來自她散步或遊玩的經歷。《Greenhouse 紙包雞包紙》和《Wrap包裹》描繪了植物被放置在溫室內,又或被帆布蓋著的情景。她說,人類本是出於好意,但過多的保護,反而影響了植物自然的天性。正如別人提出的意見,影響了她的想法:「我很想回去原始的狀態,現在的我想得複雜了,其實不用這樣。」

她笑說,這些畫好像不是同一個人畫。因為別人的意見,其中一幅畫經歷了無數次的修改,最後阿桔發現沒有改動的部分,才是她最喜歡的地方。這次的經歷讓她恍然大悟,一直以為要聽取別人的意見,學習更多技巧,但「自己」才是創作中最重要一環:「我發現別人說甚麼也不重要,因為他們其實看不到我看到的東西。」接下來的創作,她決定隨心而行,好好傾聽自己的聲音。

《From Naphthol Red 萘酚紅》- 阿桔說,這幅作品本來想畫紅鶴,但因為別人的意見,進行了無數次的修改。最後只有左下角部分、海和人保留了自己的想法。

《Greenhouse 紙包雞包紙》、《Wrap 包裹》、《Stone Notes 石頭小記》、《Melt 奶油記憶》(右起)- 一系列作品的靈感來自阿桔的日常生活,例如散步或遊玩時的經歷。

創作背後 有關家庭的二三事

起初辦展覽時,二人沒想過彼此之間會有共通點。「任何事物都有連繫,只是我們有沒有認真看。」May緩緩地說。只要夠細心,從兩位藝術家的畫作中,會看到她們對世界的追求,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再追溯下去,這些思考來自更深處的回憶和人生課題。

家庭帶來的課題值得深思。追夢以外,May同時要照顧家人:「我好難取捨,要努力找共存的方法。」父母不支持她往藝術方面發展,但畫畫對她而言很重要。為了讓家人安心,她一邊全職工作,一邊繼續畫畫。雖然工作繁忙,有時太累影響了畫畫的狀態,但她依然不想放棄。

關於家庭,阿桔有不同的想法。「20至30歲這段時間,我們要不斷取捨。」她認為,孝順的方式有很多種,當下她想整頓自己的思緒,傾聽內心的獨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也是孝順的一種。她提到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高壓的教育方式影響了孩子面對世界的態度,奠定了她個性中不確定的基調。過去的經歷,影響到當下的判斷,假如無法在紛擾之中給自己喘息的空間,過去與現在永遠也分不開。此時此刻她選擇好好整理自己,才能昂首闊步勇敢向前:

「一個人要fulfill自己,就是對所有事物負責。」

May和阿桔與青花工作室合作,以「意料之外,情理之內」為題舉辦展覽「你睇我唔到,我睇你唔到」。假如有興趣了解更多,不妨到場支持。

活動名稱
日期 輸入日期
時間 輸入時間
地點 輸入地址
網址 貼上URL
備註 更改此處
廖詩薇(May)
2016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現時主要以繪畫創作為主。 藝術家主要使用墨水,炭條和乾粉彩繪畫故事和風景。用墨水和炭條實驗在畫布上,作品朦朧的畫面以及簡潔的色彩,呈現出如夢般寂靜永恆的畫面。
吳瀞涓(阿桔)
吳瀞涓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系。中泰混合的名字奠定了她個性中不確定的基調。由家庭、地方以至文化,她從小被動地置身於不同境遇,過度和抽離成為生活時的常態。她現階段所創作的繪畫及文字,多以事物的動態關係入題,融合她對日常經驗的審思,希望能從游移的風景中偶拾安身之地。
TEXT:TRAC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