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在家玩泥的意義

賦閒在家,你可以跟著別人的旋律起舞;追看網路串流媒體定時定刻上線的節目,或是活得自由一點,以雙手捏出生活器具,以陶泥創造無限可能。現在只要擁有這個「在家玩泥」套裝,你就可以於家中「有用」過日,告別無用生活。

享受 無用
時勢所迫,香港人於這幾個月也空出很多時間來,「無用生活」工作室的負責人CJ 及文豪就以一套名為「在家玩泥」陶泥套裝回應大眾,「不少人也頓時無所事事,四處尋找新興趣,這套陶泥套裝配上教學影片,正好讓捏泥初哥善用在家的『無用』時間。」陶藝技術老少皆宜,技法一般分為手捏、拉坯兩種,前者如玩泥膠的搓搓壓壓,後者則需配合拉坯機成型。這套裝正正是為一眾玩泥新手而設,以簡單工具配合手捏技法,創造出多變的生活器具,由水杯到長碟,或是充滿禪味的線香座,都可以憑你的一捏一搓創作出來。

陶泥套裝($700)包括1公斤白泥或淺杏色斑點泥、細節針、扇形七本針、雕刻工具、小滾輪、毛筆、海綿、簡易切割線及作品燒製服務。
邊看教學影片,邊學習手捏的基本技巧:將已搓好的泥球放在手上,再以另一隻手的姆指在泥球上壓下去開洞,並邊壓邊轉,確保泥邊均勻。

 慢下來 搓出去

陶藝是一門需要慢下來的藝術,由搓泥、塑型、自然陰乾、素燒、降溫、上釉、釉燒等步驟絕對不能心急,文豪坦言:「不少人以為搓完泥就能直入電窯燒製,即日將作品帶走,其實不然。」單憑三言兩語,也許無法教曉你整個捏陶過程,但要製作器具,就要先靜心慢下來,以雙手感受泥的濕度,再由搓泥學起,「以切割線切出所需大小的陶泥,再將泥放在檯上搓揉40至50下,以搓出泥中空氣及使其乾濕均勻。如果泥中有空氣,燒製時就有機會爆裂,禍及整個電爐的陶器。故千萬別看輕這個步驟,要邊搓邊觀察泥球,確保沒有空心的狀況,以免白費心機。」搓泥需要靜心,在煩躁不安的日子更需要沉著應戰。

揉搓陶泥除了可排出泥中空氣,也可均勻泥我乾濕、增加泥的密永,與提高它的可塑勻,方便成型

 美麗陶器日常

手捏技法靈活多變,可以創造出千變萬分化的花巧陶器,但CJ認為要認識陶器,最重要是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它們,「我們創作的作品多是日常經常用的器具,陶器是愈用愈 『硬淨』,愈用愈耐用。相比作藝術品般觀看,我認為要用過、試過,才算是真正認識的它們。」要排衍歲月的鬱悶,專注創作陶器,一點一滴感受陶器的質感與溫度,也許已經是善待自己的好方法。

工作室內出售多款充滿質感的陶泥咖啡杯、茶壺,全部均出自3位主理人的手筆。

無用生活

由3位主理人文豪 (左)、CJ(右)及Candice於2015年創立的無用生活,主打教授陶藝課程及創作陶藝作品。不定期與不同媒界的創作人、藝術家合作,於位於上海街分號的舉辦展覽,嘗試陶藝的可能性。

TEXT:MITT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