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聽過很多人說從不會做廢物分類回收,因為他們知道,即使把廢物分類到屋苑的回收桶,最終還是會被當作一般垃圾棄置到堆填區,最後還是徒勞無功!有見及此,黃靖羲(Jorch)於去年成立了The Loops家居回收,提供收費的上門回收服務,把收集回來的廢物分類後再送到不同的回收廠加工,既方便了市民把廢物回收,同時又可釋除大家對回收物去向不明的疑慮。他強調:「其實並非完全不可以用塑膠,只要記得回收就好了!」
可回收物淪為垃圾
The Loops可以處理的物料包括塑膠、紙包盒、玻璃、鋁罐、充電池及光管等。自2020年3月推出服務後,其服務據點已完整覆蓋將軍澳各大屋苑。其實在亞洲地區,市民自費僱用回收服務算是十分罕見,連Jorch自己也驚訝原來有這麼多人樂意支持這個服務。但當初又是甚麼驅使他辭去穩定的工作,做這一件別人眼中的「傻事」?
大學修讀新聞系的他,在學期間做過一份關於香港環保問題的功課,發現原來香港有不少回收廠,可以回收再造的物料也很多,但因為我們每天隨便丟棄的可回收物實在太多,不單造成浪費,也令很多回收廠因為無法收到足夠的回收物料而要倒閉。「我們常聽說很多回收物,最後也會被回收商當作一般垃圾丟棄,如果你能了解到香港回收行業的狀況,就會明白這種情況是很合理。舉個例子,一個回收商承接了一個屋苑的回收廢紙,但很多時候會被綑綁式要求同時回收塑膠,其實回收商都是靠變賣回收物賺錢營運,即使他從賣廢紙處賺到錢,但卻要花費大量人手、運輸去處理塑膠,變相賺到的錢全部要用來補貼這筆開支,更有可能會蝕本!」

The Loops以月費形式收費,每星期會上門一次收取回收物。

處理好分類後,The Loops會把回收物送到不同的回收廠加工。
回收要清潔
從那時開始,他就希望趁年輕親自改變情況,希望成為市民與回收廠間的橋樑。於是他開始構思,並想到可以利用手機App,方便市民做回收。由每天利用工餘時間自學設計手機App,到最後更辭職全情投入發展回收服務。
花了近1年時間,2020年初,The Loops正式成立,用戶只要先下載手機App,完成簡單登記及付款,便可安坐家中享用上門回收服務。雖然 The Loops 是要付費的服務,卻不代表用戶可以隨便把廢物交給The Loops,「我們堅持要回收清潔的物料,所以用戶須按照App內指示清潔回收物,每星期可因應訊息提示,將回收掛籃掛在門外,讓回收員檢查及回收,我們在倉庫處理好分類後,再送到不同的回收廠加工。如果發現有不合格或不清潔的回收物,我們會把它退回,告訴用戶先清潔,後回收。」他表示,回收商之所以要把回收物當垃圾般丟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市民都胡亂丟棄廢物,把不清潔的物品丟進回收桶!他就曾親眼目睹過回收桶流出黑色的水,兼且發出惡臭!當這些「垃圾」送到回收廠後,他們根本不會接收這些廢物,因此他堅持要教育市民「清潔回收」這個概念。

Jorch一直教育市民「清潔回收」的概念。
直接影響減少用廢
Jorch亦坦言,要推行這種自費回收服務,走每一步都十分困難,「最初都會有懷疑,在香港會有人願意付費丟垃圾嗎?但一路走來,原來市民對回收分類的決心遠超出我的預期。而我也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很多客人開始使用服務後,回收的廢物也會隨之急劇下降,因為我們每星期都會有回收限額,他們很快會知道要控制廢物的使用量,例如這星期回收的限額已滿,他們要買外賣的時候,便會自備餐盒,減少用塑膠。原來我們的工作除了鼓勵市民把廢物回收外,還可更直接地影響他們減少用塑,能有如此改變,是最令我感到鼓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