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只許busker賣藝,不准大媽自娛?

2017-12-27

–      旺角街頭表演者李春

     「我喜歡在街頭表演,這裡為我帶來自由、隨意的感覺。」

近年西洋菜南街被批評「群魔亂舞」,有女聲男生,有模仿MJ的雜技大叔,亦有邀請觀眾同跳老舞的懷舊金曲歌檔,像時光倒流數十年的廟街或大笪地。年輕人對表演者的選曲、衣著品味不敢恭維,更覺得看表演的機會不是屬於自己的。

相比起不遠處有LED燈、強勁音響兼大banner的懷舊金曲歌檔,表演者李春的攤檔顯得略為單薄,因為她與不少busker英雄所見略同:「音樂太大聲就會失真,現在這裡太嘈吵。」

被問到一身獨特打扮是否其慣常衣著時,她笑說:「不是表演誰會穿成這樣?」

4年前,自幼熱愛唱歌跳舞,曾是校內文藝宣傳隊的李春下班時看見旺角街頭表演,也燃起心中的一團火。她受朋友鼓勵學習電子琴,現學現賣,自此每個周末走上街頭自彈自唱。當時女兒還打趣她一把年紀學不會,但李春說:「付出的努力永遠不會白費的。」她除了上班、睡覺,都在練琴,如今水準雖算不上專業,但曲譜上數十首金曲已難不倒她。

翻翻曲譜,有7、80年代歌曲如鄧麗君,也有蔡琴等老牌明星2000年後的「新歌」。年輕時對自由、愛情的渴望,現在對青蔥歲月的懷緬,早已深入骨髓。她唱的不是歌,是情懷。你可能會笑她老土,但假如你今天還在翻loop陳奕迅容祖兒,懷緬過去的香港樂壇(和年少的自己);對眼裡只有oppa的K-POP粉絲而言,你又何嘗不是史前生物?

鋼琴、電子琴的和弦分別,大陸與港台唱腔用的不同共鳴腔和咬字風格,她說來都頭頭是道,唱歌亦無忘詞走音等蝦碌場面,可謂絕不欺場。

新移民原罪

不過若說大媽的懷舊就是壞品味,只怕是捉錯用神,因為在自命有品味的人士眼中,新移民的身分才是她們的「原罪」。大媽大膽的衣著用色,豪邁的肢體動作,莫不令我們聯想到大陸人的style,從而心生抗拒。

李康廷解釋:「二三十年前,我們取笑大陸人衣著老土,跟取笑隔壁同學是沒差別的;近年卻多了敵意。出於制度問題,愈來愈多大陸人湧入香港,加上與自由行旅客等的衝突,都令我們抗拒大陸政權,欲捍衛自己的文化免被入侵,故我們討厭大媽廣場舞這些符合大陸某撮人審美觀的東西如此張揚地出現在香港。」這並非指我們有意歧視或找藉口攻擊大陸人,因為美感是直觀判斷,不過社會現況確實加深了我們對某些壞品味的厭惡。

#588 Cover Story 
TEXT‧CHELSEA
PHOTO‧FRANK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