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不少香港綠野山嶺,賞過百樣風光,卻往往對路邊樹木匆匆一瞥,不太能說出它們的名字。跟隨生態專家來到大嶼山的法門古道,沿途樹木林林總總,或者常見得不為人注意,但植物紮根土地十年八載,藏著不少你所不知道的山林有趣事。

被忽略的大嶼山美
說到香港後花園,第一時間可能會想起西貢;說到大嶼山,也可能只知道天壇大佛和昂平360。但阿Bond直言:「大嶼山的生態價值常被低估。可能因為位置偏遠,但其實大嶼山的美麗一點也不亞於西貢。」Xoni和阿Bond都是山林保育研究者,舉辦導賞帶大家走進大嶼山昂平的法門古道,是希望以林木植物的奇聞趣事,讓更多人知道大嶼山的生態美。例如「大嶼八角」,就是只能在大嶼山找到的獨有樹種。

〈Our Lantau, Our Land. 我們的大嶼山〉
本地攝影師Will Cho為大嶼山拍攝了一段影片,充分展現出大嶼山的美麗。
www.youtube.com/watch?v=koQgpBecL00
趣談植物學
香港已被記錄的植物逾3,300種,在這千百種樹木特性、樹葉形態,都蘊含著植物界的睿智。植物與動物如何互相依存?植物如何順應自然萬物?沿途聽著Xoni和阿Bond的解說,可以知道不少植物有趣事。


白楸
不是所有樹木都能夠適應陽光猛烈、泥土養份不足的惡劣環境,但作為先鋒樹種的白楸耐生,更是聰明的樹種,葉基有兩個腺點分泌含有糖份的汁液,吸引螞蟻等昆蟲舔食,吃飽的螞蟻便會幫助驅趕其他害蟲。它們可說是互利共生的友好關係。

野漆
常稱羨外國的滿山楓紅,其實香港也有不少紅葉樹種。野漆樹為了度過乾燥而寒冷的秋冬,會停止向樹葉輸送養份以儲存水分,用作光合作用的葉綠素便變成醣分積聚在樹葉中,並形成紅色的花青素,樹葉便漸漸變得秋紅。

黑面神
樹葉乾燥後會變黑,故有「黑面神」的威風名字;潛葉蠅會在葉片中間啄食葉綠素,形成不規則花紋,又叫作「鬼畫符」。黑面神的雌雄花同株,雌花多長於枝條的上半部,雄花則內斂地見於下半部,而且會於不同階段的時間成熟。如此一來,雌花能夠準確受粉,與雄花交配優良的基因,黑面神便能因而繁衍更好的下一代。
植物仿生學
上世紀中,一名瑞士工程師在打獵後被芒刺鈎着衣服褲子和獵犬的皮毛,發現這種芒刺小針擁有幾千排的微小鈎子,會黏附到織物上。猜猜他後來發明的是什麼?答案是我們現在廣泛使用的魔術貼。模仿自然本領的仿生發明,如仿照蜘蛛網結構的防鳥撞玻璃、應用在建築學上的蜂巢結構等。

山大刀
山大刀有時被人認錯,因為它成熟的果實看起來就像咖啡樹紅潤的果實。山大刀冬天結果,所以在蕭索天冷的冬天,雀鳥仍然有東西可吃。山大刀可是在生態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鵝掌柴
香港一般植物都是在春夏開花,秋冬結果,與眾不同的鵝掌柴則在冬天開花,使蜜蜂得以在冬天採鵝掌柴的花蜜;春天結果,又能突圍而出地吸引雀鳥在春天食其果實,為鵝掌柴傳播種子。

桃金娘
相傳戰時士兵躲避到山頭野嶺後糧食耗盡,便會採摘桃金娘的果實填肚,所以桃金娘本名叫作「逃軍糧」,後人取其諧音「桃金娘」。果實甜美多汁,味道有點像紅桑子,也是雀鳥的重要食物,路上遇見就不要嘴饞貪吃了。
自然界的驚喜
路上忽然看見幼蟲依附在樹葉的身影,竟是金裳鳳蝶的幼蟲,連Xoni和阿Bond兩位生態專家都嘖嘖稱奇。香港現時只有兩種受法例保護的昆蟲,一是裳鳳蝶,另一便是金裳鳳蝶。在一趟古道植物的生態課程,卻得以見證稀有昆蟲,大自然瞬息萬變,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但政府發展大嶼山的聲音不絕於耳,要探索大嶼山的百樣生態,或者要趁此刻。


這是雌性的大木林蜘蛛,那雄性呢?同樣依附在網上,卻只能考考眼力,因為雄性的大木林蜘蛛只有1厘米多。雄性冒著一不小心就會被雌性食去的生命危險,正在等待交配的機會;雄性亦不會主動捕獵,只會附在網上吃雌性的殘餘食物。

飛蛾的幼蟲正在樹上休息。越多毛的毛蟲代表越危險,觸摸的話會引致皮膚痕癢,甚至有如灼傷般的疼痛。受到刺激的話,幼蟲會豎起尾部的毛髮,作勢嚇退敵人。
大嶼生態系列 古道植物篇
由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OWLHK)主辦,帶領大家一同遊走法門古道,探索大嶼植物多樣性。
日期:11月26日(日)及 12月17日(日)
時間:09:30-13:00
地點:昂平法門古道
費用:$200(名額20個)
FB:Outdoor Wildlife Learning Hong Kong 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
TEXT: SNOWY
PHOTO: FRANKY、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