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古代眼鏡秘史

現今都市人人皆是「低頭族」,不少人年紀小小已因視力問題而需要佩戴眼鏡,幾乎成了普遍的生活必需品。在昔日還未有電子產品的年代,人們會有近視嗎?眼鏡誕生的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早期的眼鏡與書籍。

古代人會有近視嗎?
在眼鏡誕生之前,人們會如何解決視力問題?他們又有否視力問題?事實上,古時大部分人是文盲,沒太多人有經濟能力讀書,患上近視的機率亦相對較低。而對於上私墊讀書的人,他們的書本字型較大,用的毛筆較長身,令書寫時眼睛與字的距離亦較遠,對預防近視起了一定作用。然而,據說不少大文豪,如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便是一個「大近視」。

1805年法國皇室的鍍金Y型眼鏡。

第一副眼鏡是何時誕生的?
早在西元前700年,人類已對光學有所認識,古埃及人會將石英晶體磨製成透鏡,用作放大鏡及觀賞競技格鬥比賽。後來西元1000年,歐洲的修道士開始製作「閱讀石」放大鏡片來閱讀手稿。至於世上第一副放在眼睛前方改善視野的眼鏡,其誕生背景則眾說紛紜,較普及的說法是出現在1260年代的意大利,屬鉚接眼鏡,以鉚釘將兩片凸透鏡連接,由於有欠穩妥,使用時還需以手扶著。由最初的手持鏡片,逐漸演變出不同的鏡架款式,如手持長桿支撐、架在鼻子上等。

古代的眼鏡意義?
西式的眼鏡約於十五世紀中期傳入中國,當時的鏡片利用珍貴的水晶石、黃玉或紫晶製成,價格相當昂貴,一般老百姓難以負擔,故為一種身份象徵,皇帝亦會以之作為對大臣的賞賜。

#565
TEXT:TRACY 
PHOTO:網絡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