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已逝女演員Elizabeth Taylor曾經說過:「女人一生擁有的第一件化妝品就應是唇膏」,唇膏對於女人們來說,其重要程度幾乎稱得上是第二層肌膚。曾有調查顯示,擦了唇膏的女性,可獲得男性至少7秒的注視。一支小小的唇膏,足以撐起女士們的自信與美貌。但閣下有所不知的是,唇膏於女性,還有更為深層的意義。
“Pour yourself a drink, put on some lipstick, and pull yourself together.”
― Elizabeth Taylor

唇膏其實主要泛指固體類的唇部產品,追溯至最早的唇妝產品,內地常用的「口紅」這個詞彙來形容則更為恰當。因為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國,就已出現女士們化唇妝的例子,傳聞商紂王喜歡嬪妃們打扮得花枝招展,於是便將花瓣搗碎,然後以凝固的汁液塗抹在嬪妃們的嘴唇和指甲上,這亦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唇妝記載。然而在西方世界,唇膏卻並非美的代表,反而被視為禁忌之物。

古埃及 唇無禁忌
據歷史記載,在約三千多年前的蘇美文明中,人們就已經開始以白鉛和紅岩石的粉末,混合之後塗抹在嘴唇上。時間推移至古埃及,由於古埃及人相當信奉神明、宗教,覺得神會眷顧美麗的人,因此無論男女都熱衷化妝、扮靚。他們以代赭石為主要材料,再混合樹脂、樹膠等,製作出具黏著性的紅色塗料,用來妝點嘴唇。而在古埃及的全盛時期,這種「唇膏」的顏色及普及度極高,由常見的紅、紫色系到藍色甚至黑色都有,使用上毫無禁忌與約束。

古希臘 墮落原罪
然而古埃及人對岸的古希臘人,對唇妝的作風就大相庭徑了。古希臘信奉神明、崇尚自然,因此對於唇膏這種人工形式的美相當唾棄,她們認為只有妓女為了誘惑男性才會化妝。由於整個社會都充斥這個思想,政府甚至發佈了第一條關於唇膏的法律,規定妓女在非指定時間出現於公眾場合,必須塗上指定顏色的唇彩以和普通女性作出區別,不然將受法律制裁。

古希臘唇膏配方中竟有糞便與唾液
前文有提及,古希臘人視唇膏為相當低級、廉價的產品,因此其製作材料亦相當驚人。據聞使用了染髮用的紅色染料、綿羊的汗水、唾液以及鱷魚的糞便等,以增加其黏著性。如此令人唾棄的成分,難怪被視為低級產物。不過到了希臘文明中期,社會價值觀突然發生了重大改變,唇膏開始被主流社會認同,尤其是在社交場合,因此成分上也進行了全面改良,由低劣的配方改為蔬果汁液(包括桑葚汁及海藻)混合紫草根及朱砂製作,成為貴族御用。
古羅馬 癡迷至死
古羅馬的社會風氣受希臘影響相當大,而且社會風氣奢侈淫穢,人們對香料和化妝品的追求達到巔峰,尤其在暴君Nero的皇后Poppaea Sabina的推波助瀾下,紅色及紫色系唇膏成為貴族之間紅極一時的潮流產品。而且古羅馬人還發明了全新的唇膏配方,除了使用傳統的代赭石、白鉛及朱砂之外,更加入含有水銀的海藻。水銀透過嘴唇進入人體,久而久之會因重金屬中毒而死,因此當時很多貴族女性平均壽命僅三、四十歲。反而社會底層的人們因無錢購買昂貴化妝品,只能以紅酒沉澱物染唇,反而壽命較長,且兼具抗氧化功效。

中世紀 惡魔化身
中世紀的歐洲,教會及傳教士們具有相當高的地位,而他們普遍認為,唇膏能增加女性魅力,可能帶來邪惡及犯罪,因此一直嚴厲批判化妝的人,並形容她們為「撒旦的化身」。唇膏被賦予迷惑男性心智的罪名,令教會群起討伐。所有關於唇膏的行為都被視為是在施行巫術,唇膏成為邪惡的代名詞。十八世紀時,英國國會甚至頒布法律,凡以唇膏、香水等化妝品誘惑男性結婚的女性,都將受到懲罰。但諷刺的是,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卻相當迷戀唇膏,她所使用的唇膏配方特殊,是以胭脂蟲、阿膠、蛋白及無花果乳調配而成的深紅色,不僅如此,她還發明了史上第一隻以石膏為基底的固體唇筆。


TEXT-CHUCK
PHOTO-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