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反智時代(二):五大反智行為

1.老闆永遠是錯的

舞台劇劇團W創作社主席黃智龍在網上看到一家店舖的店員私下放公司貨品到網上出售:「有人留言說,若店主給伙計高一點的人工,伙計便不會這樣對店主。明明就是店員做錯,網民在沒有理據的情況下胡亂指控店主。更可怕的是那個無理的留言,竟然有7個like。」

人人丁蟹

黃智龍指,網絡上的反智況已去到顛倒是非黑白,模糊了道德界線:「網絡每分每秒充斥著這些純粹為發洩而發洩,全無是非對錯,遠離理性分析的貼文。」黃智龍直言這是一個「人人丁蟹」的年代︰「個個都丁蟹上身,每人都覺得自己說的就是真理,不容質疑也抹煞討論空間,不會嘗試理解其他人的想法。」

2.情緒橫行指罵他人

行政長官不為全民普選,施政難以得到全民認同絕對可以理解,這是反映社會存在另一種民生政治取向。但若因此辱罵當事人的家人,這種行徑是否欠缺理性?

 各種情緒 炒埋一碟

港大社會學系「媒體、文化及創意城市」碩士課程助理教授謝浩麟博士(Tommy)指,當社會問題數量又多又複雜,總有人將各種情緒混為一談,難以理性看待社會問題︰「因為情感複雜,容易以一種不太適當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消極和憎恨,但大家都忽視了這種反抗,會對其他人帶來傷害。」

3.死人冧樓當笑料

小龍以網民拿藝人吳若希母親入院一事開玩笑為例:「你有權不喜歡一個藝人,可以批評她造作。但『死人冧樓』絕對不能拿來開玩笑。」過了底線吳若希公開該網民的相片,個別網民指這會構成網絡欺凌。

扭曲道德 暴力成癮

        近年香港社會面對不同程度的荒謬事件,小龍認為政府責無旁貸︰「社會上不公義的事情無日無之,政府沒有處理,反而叫市民接受這個世界。大家會想,既然做壞事的人都沒有報應,沒有後果,價值觀便漸漸扭曲,道德觀亦淪亡,反智情況亦因此而漸增。」

加上語言暴力可令人興奮,情況會令網民上癮,小龍︰「看過一本書,說到暴力令人興奮,這正正是網上語言暴力,這甚至是起底、網絡欺凌漸多的原因。網民很享受當中的過程,不僅從暴力中得到快感,更有人like,行為得到認同,當事人的自我價值會不斷膨漲。」

4.聲勢浩大 理直氣壯

早前水貨客示威,有示威人士腳踢一名婦人的行李箱,導致女孩哭喊。通識老師庫斯克在facebook上貼了一句感言︰「我真心講一句意見。所有抗議行動,千祈唔好攪到無辜細路。整喊細路女個畫面真係倒扣200分。」此話引來大批網民圍剿。

蟻多摟死象

葉一知︰「站在政治符號學來理解,庫Sir沒有說錯,一踢就失分。若跟網民澄清這點,網民很快又轉移視線去另一個論點。根本就是有目的而來,蟻多摟死象,難聽點說就是另類『五毛』。」

政治團體煽動 陰謀論?

葉一知認為,若從政治層面看,不少反智事例背後其實有人煽動︰「昔日泛民擁權,其他政見陣營很難突出自己。現在政治光譜極仔細,本土也再細分右翼和非右翼,眼花繚亂。然而在這局面下,政治取向分得愈仔細愈容易突出自己,立場愈鮮明愈能搶到『信眾』。於是,很多政治團體純粹為立場而發聲,以此不斷招攬信眾豎立敵人,就能鞏固自己團體的勢力。」

葉一知認為,熱衷參與這種遊戲的『信眾』,正正是最不喜歡用腦的人:「只要是意見領袖說的就是『聖諭』,站在意見領袖一方就有道德力量,群起道德批判敵人。」意見領袖為鞏固勢力,不斷豎立敵人,信眾也就完全沒有時間思考,最容易拉攏。

 5.無聊熱潮博成名

今天年青人難以在社會上向上流動,令他們感到無力。小龍認為,現時社會上提供了另類機會給年輕人︰「你看插畫家謝晒皮,還有很多破格例子,如以打機成名,YouTuber成名,這些都是以前沒有的機會。」

很多這些現世代上位的例子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憑藉無聊反智起家。今天的網上世界,只要夠無聊夠多人like就等如成功,所以極多網民熱衷於發表「獨特」言論,為的就是博成名,不理會所謂「獨特」言論是否合情合理,只在乎挑起其他網民的情緒反應。

反智只因懶得尋根

創作此圖的插畫家寫道︰「我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但當有人說她哭了,這是我的第一個想法。」未清楚來龍去脈便急於表態,也是現今反智情況的原因之一。

metro Pop #449 
TEXT/JILLSANDY
PHOTO/TEDD、FRANKY、網絡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