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靠雙腳,也是身體與土地的接觸和互動,有土地便能跳舞。對丸仔與兩口米(Mimi)來說,泥和草是土地,從室內跳出草地,舞動、接觸、翻滾、跌倒、牽手再起來,連串動作即興自然,未經排練。二人的「接觸即興」舞蹈(contact improvisation),靈感來自頭上天空和腳下綠草,大自然本是舞者,這場舞蹈叫connect to the earth。
還原 接觸
丸仔與Mimi愛把草地當舞蹈室,隨時脫掉鞋來一場「接觸即興」的舞蹈,事前沒有排練也沒特定舞步,隨感覺舞動肢體。有時你推我讓似太極推手,有時互相拉扯,有時丸仔將Mimi抱起或者Mimi壓在丸仔肩上,動作流暢以為是默契,Mimi說:「陌生人都做到,只要肯去接觸。」

「二人之間要有一個接觸點,例如她手靠在我的肩上,或她的背碰上我的腿,講求舞者間的平衡、配合和協調,以及從身體互動帶來的即時反應動作。」丸仔並非學舞出身,原是行為藝術家,97年初嘗即興舞蹈便感興趣,但香港跳舞多在室內進行,他說外國的「接觸即興」會在室內室外、草地、山上,甚至水中起舞:「於是我們開始到野外跳舞,試過城門水塘、新界農田旁邊,一些偏遠郊區。」
接觸即興(Contact Improvisation)
七十年代初由美國舞者Steve Paxton和朋友受合氣道丶禪學丶體操及太極等影響,開發出來的一種舞蹈形式。透過身體接觸互動,產生千變萬化的動作,著重身體與心靈溝通,以開放態度探索身體創造力。是後現代舞蹈極之重要的部分,亦常作為肢體劇場創作的身體訓練。

佔領 草地
直至去年佔領一事,二人眼見許多人在添馬公園草地辦工作坊,也發現市區多了草地,何不善用?「讓舞蹈佔領草地吧。孩子們高興便會在草地上跑步跳舞,是很自然的事,如果連草地都不容跳舞,那還是我們的土地嗎?」丸仔和Mimi於是找香港各區草地辦工作坊:「到過添馬公園、佐敦谷、中山紀念公園,讓更多人認識接觸即興,更多人用雙腳用身體,接觸大自然。」Mimi說在廣闊的草地舞動舒展身體,有助人打開心靈:「室內跳舞新手會拘束,在戶外反而放鬆,無人理便不會怕醜。『接觸即興』能打破人與人的隔膜,在大自然裡進行,效果事半功倍。」

自由 靈感
Mimi原是跳探戈和現代舞的舞者,她說泥土濕度、草地氣味、當日溫度、陽光和風都是即興舞蹈的靈感:「到歐洲旅行時,一班朋友野餐時會隨時地來一場contact jam,脫掉鞋便起舞。」對於赤腳,丸仔說在現代舞中意味解放,解開束縛:「赤足最能感受泥土質感。」怕髒嗎?回家洗一洗便好,沒甚麼大不了。

丸仔與兩口米 「接觸即興」舞者
由兩位自由身藝術工作者兼舞者結合而成的接觸即興舞蹈組合,以草地為教室,在本地推廣接觸即興,讓更多人透過舞蹈認識身體,接近大自然。
Text‧Naomi
Photo‧Franky、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