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卓韻芝專訪︰行旅與書寫

卓韻芝(阿芝)的新作《峰迴路轉》一出版,旋即登上報紙。不,不是文化版,是娛樂版。事緣她在書中以文字宣布婚訊,事出突然,成為一時熱話。這種近乎古代皇帝「布告天下,咸使聞知」的公告方式,不知已消失了多久……

反潮流而行,不為出位,只因為珍視讀者和自己作家的本位。《峰》一書既是行旅文學,亦是阿芝的「微自傳」。四趟旅行之間,夾雜著她自身故事。她在書中寫道,《峰》是旅與情的篇章,既然阿芝的篇章剛巧翻到結婚一章,我們不如從這裡說起…

             在格魯吉亞的繩床上遠眺山峰。

紙上宣婚

當下,宣佈結婚的方法已變得形式化。鮮花一束、戒指一枚、情人一個,成功後將合照放到社交媒體,標題寫上””she said yes””,即成。選擇將婚訊寫在紙上,是因為阿芝希望讀者首先知道。「這樣做是想提醒自己作家的身分。當大家都只會用社交媒體的時候,我知道我最珍視的、我的本位是甚麼,就是紙本。我是個作家,所以想以書去交代自己的事。希望大家會記住我這個宣佈的形式。」阿芝表示,第一個知道婚訊的是《峰》的編輯,甫收到她的手稿,便致電向她核實消息。

雙眼做證

婚訊傳出後,大家爭相叫阿芝分享和未婚夫的照片,阿芝坦白說︰「一張和他的合照都沒有。」再一次「震驚七百萬人」。「我是一個不太愛拍照的人,就算去旅行拍照,也限自己每次只拍一張,想自己『坐定定』去感受一切。」《峰》紀錄了阿芝到訪宜蘭、加拿大海洋步道、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的四趟旅程,其中加拿大的野營之旅,就讓她經歷了六天「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的日子。六天沒電、沒自來水、沒補給站、沒互聯網覆蓋,迫使她用盡感官去感受周遭一切。「至旅程第三天,電話電源、後備電源和菲林都已用完,過了幾天完全憑證的日子。現在回望,會覺得在這個打卡的年代,原來仍有一種選擇叫回憶。這種旅行方式,可能就是消費式旅行的對抗吧。」

阿芝在加拿大海洋步道(Juan De Fuca Marine Trail,簡稱JDF)的六天與世隔絕。

一路走來

除了加拿大,其餘三趟旅程皆不是典型的「食玩買」之旅,吸引阿芝向那些地方出發的,是當地的歷史、文化和風俗民情。但倒帶回到阿芝的十七歲,跟現在知性,追求「深度遊」的她,活像是截然不同的人。她在書中寫道,17歲初次獨遊東京,失心瘋一樣大買特買,最關心的是Comme des Garçon和Jean-Paul Gaultier專門店有甚麼可買;信用卡的信用額還有多少……文化?民生?可以吃的嗎?「第一次去東京旅行,對其他一切我都漠不關心,我只想將所見到的東西買下,沒有靈魂的。如果不是去加拿深山住了幾天,我也記不起當年的自己是這樣。」

由當初的「消費型」搖身一變成為今日「沉思型」的旅人,阿芝完全想不起來自己的改變……她表示,人生並不像戲,每人的故事都沒有確切的起承轉合。或許,要將大眾的人生圖像化的話,我們會得到一條近乎平緩的拋物線,而筆觸更是曖昧不明的。

出走,然後回來

翻閱《峰》一書,明顯會見到白色和灰色底色兩部分。白色的部分紀錄了阿芝在旅途上的見聞,是為行旅文學的部份;而灰色的,則是阿芝的成長經歷,開拓了讀者對遊記的想像。旅行,原來可以如此書寫。「我認為『家』定義了旅行。旅行就是由家出發,再回到家裡。是你要離開舒適圈,再回到舒適圈看自己的離開。」我們一直以為,旅行只是「出走」,但阿芝卻說不,是「出走,然後回來」。她表示,剛動筆時,她只顧著寫自己的旅程,寫到中途,卻覺得內容空洞,總欠點甚麼。「我在寫這個旅人的故事,她是誰呢?然後我了解到,作為一個旅人,支撐著我出去的,是我的過去。」在行眼前路的時候,阿芝亦在想身後身。在每場旅行之間,加插自己的故事,效果卻混然天成。

始終相信

阿芝自言,自己仍是相信紙本的人,而她亦十分珍惜這個媒介。「現代人太容易得到資訊,所以我要讓自己更深入的發掘,寫出更真實的文字。」距離上一本書《旅行之必要》,《峰迴路轉》足足隔了一年半才出版。阿芝表示,現在籌備新書的時間愈來愈長,認為自己比過往更嚴肅的對待文字。「我和讀者是一同成長的,他們的世界觀愈來愈闊,見識也愈來愈多,那我不能原地踏步。所以在寫作的技巧,或是事情的深度,我都會追求多點。是真的想提煉一些東西出來,而不是草草揮筆…」阿芝說到寫作,語氣總特別認真,反映出她的態度。「作家是我最重要的身分,我從小就知我是要寫作、一生都要寫作…如果我不寫作,我都不知自己是誰。」王家衛在《一代宗師》中說,練武的人有「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三個階段,放在阿芝身上,她的行旅與寫作,不也是經歷著這三個階段? 

新作《峰迴路轉》,卓韻芝行旅書寫又一章。她至今最為私人的著作,卓韻芝以四段異國遠足之旅跳接一堆有待確認關連的過去,以回顧的方式調查上路的原因,探索聯繫我們跟異域之間的引力。這部精心編寫的作品,幽默而鋒利,沉重而瀟灑,恍如一場異域旅行,如俄羅斯娃娃般逐層打開。

TEXT: NATALIE 
PHOTO: NICK 
Hair: Sam pan @ Muse Hair Make up: Shuen Kong Wardrobe: OneAndTwo 
#598



    相關文章